第130节
虽然被称为红丸案,看起来李可灼呈现的红丸才是他的死因,但是泰昌本身的身体状况就已经恶化了,选择红丸是他想要延命所做出的举动,最后一丸红丸是没有经过御医验呈的可疑产品——前两丸红丸虽然看起来不靠谱,但是内阁首辅在那儿盯着呢,御医检验,亲自进上,过程都是经了人手的——就先不说了,只说导致泰昌帝身体急剧恶化,只能选择红丸保命的原因,就很值得说道一通。 崔文升,司礼监秉笔太监,在太监之中也算是排名前几的人物,在八月二十八那日泰昌托孤的同时被逐离北京城的皇宫。 而在这种种身份之外,众所周知,他曾经是万历的郑皇贵妃的心腹。 泰昌帝本就体虚身弱,崔文升在此关键时刻,竟给皇帝擅自开了泻药方子,导致泰昌帝一天连泻三四十次,正常人都能去掉半条命,更何况本就有些不对的泰昌。 追根究底,红丸不是关键,因为崔文升擅自开药伤了身子、损害了底子才是关键。 朱常洛穿到泰昌帝身上,将健康状况好歹调整回了去半条命之前的大病状态,只要让宫中的御医好好医治,应该能撑过去。 穿越者怎么着也应该开个挂吧! 将记忆都理顺了之后,朱常洛传了御医。 不过宫中开方子都是四平八稳的,有时候,电视剧里那种“治不好某某朕就让你全家陪葬”还是有点道理的。 前头的泰昌帝就是因为嫌御医开的方子没什么成效,觉得他们在敷衍自己,才宁愿让崔文升——讲道理,奉仇家的心腹以高位,朱常洛也是看不懂泰昌帝到底是怎么想的——有点医学知识的崔文升开方用药。 等到御医来了,用术语敷衍自己的时候,本就因为穿越到古代还命在旦夕的朱常洛也发了火。 真当他是泥人捏的好糊弄吗? 但是自己随便用药也不好,朱常洛可不想出个自己把自己治死的乌龙。 正搜罗着泰昌的记忆,看看宫中哪个御医是他比较信得过的人的时候,一个在他眼前还是混了个眼熟的内侍悄不愣等地出声建议,道是不如再进一丸红丸。 清楚地记得泰昌帝是吃了第三颗红丸就翘辫子的事情,朱常洛听完内侍的话,好险才忍住没变脸。 他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吗? 红丸本身虽然原料挺一言难尽的,但是所有的丹药都是长期服用才会积累下来丹毒,只看后来公布的红丸的组成成分,就知道这不是什么虎狼之药。 但是经过内侍的手拿来的,没有在担心自己小命和清名的御医以及内阁首辅手里验看过的,鬼知道里头掺了什么东西! 郑皇贵妃盼着朱常洛死,她宠冠后宫这么多年,先帝临去前都没忘记为她打算,留下了遗旨要进她为皇后,好险朝中的大臣把这件事用礼制的原因给拖住了。 她与泰昌帝的关系不好,泰昌帝登基后不过一月就把身体败坏成这样,郑皇贵太妃所赐下“讨好”泰昌帝的八个美人真真是功不可没。 皇贵妃毕竟占着长辈的名分,泰昌帝是依靠朝臣们看重的礼法登基的,那于情于理也得先尊奉这女人,朱常洛不知道他收下郑贵妃给的美人是不是在逢场作戏,但是他已经为此坏了身体根基却是事实。 一想到身边这内侍也有可能是郑贵妃安排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让他尽早升天,朱常洛怒火中烧的同时也不寒而栗。 到底,他身边有多少是能信任的人? 郑皇贵妃宠冠后宫多年,又执掌了这么多年的宫务,内廷简直就是她的天下,朱常洛只觉得自己身处的这个乾清宫如今危机重重。 朱常洛不理内侍的话,只想等着御医开个有用的方子来,实在不行,向全天下征求能给他治病的人也行。 边上的人逮着他这几日的精神都是因为红丸的缘故来劝说他,朱常洛一生气,命人将这些人都拖出去,赏板子二十到五十不等。 比较可信的那些人小小地教训一下,至于心存祸胎的,就统统重打五十大板,然后赶出乾清宫——皇帝身边内侍的位置,有的是人想要——朱常洛发完脾气,长长地舒了口气。 又有太监遵循前头的例子,问他要不是临幸一下后妃、宫女,朱常洛暗暗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等到御医开出的方子——至于这方子有什么作用,他都让这些人解释好了——抓好了药,熬好了呈上来之后,他将药喝了,就一个人安置了。 讲道理,病人养病不就是这么个套路吗?要静养,不能消耗,身边这些人居然还问他要不要幸泰昌那些宠妃,也不知是泰昌本人就这么作死,还是他们没有脑子,或者干脆就是想要换个主子。 没有随便吃什么来历不明的东西,连喝药之前都详细地验过毒,确认自己不会随便在后天暴毙,朱常洛就沉沉地睡去了。 临睡前,他心中转的最后一个念头,除了要将内阁首辅叫来过问一下朝堂上的事外,就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宫中的这些后妃了。 万历其实也是新崩,后宫现在,乱得很呢! 作者有话要说: 周一课表的课排得不太好,晚上更新来不及,所以昨天没更…… 我现在很怀疑到完结前,我能不能把这些欠章补上 第177章 由校 朱常洛第二天就见到了他被放在选侍李氏那里抚养的皇长子朱由校。 泰昌帝有两个姓李的选侍, 为了方便称呼, 宫中以她们居住的方位进行分别, 称为西李、东李。 西李不仅养过泰昌的两个儿子——泰昌至今为止有过七个儿子,可是没有夭折的就只有皇长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检, 除了朱由校一直由西李养育之外, 在她生女儿前, 朱由检也在她那里养着,后来因为照管不过来,转由东李抚养皇五子——还特别受宠, 在朱常洛穿过来前, 泰昌亲口许诺要封她为皇贵妃,她犹不知足,想晋位为皇后,被朝臣以大行皇帝刚离世, 他老人家的后宫尚且没有尊奉完为由阻止了。 朱常洛对泰昌的后妃们没有什么兴趣,但是对泰昌记忆里也能称得上天资聪颖的皇长子、未来的木匠皇帝朱由校很有兴趣。 虽然清廷为了抹黑大明,在明亡之后大肆宣扬某些明皇室的“黑点”或者谣言,但是和元末顺帝一样热爱木工的木匠皇帝天启,也就是朱由校, 他是个不识得几个大字的皇帝, 这就过分了。 以明太祖朱元璋的容貌举例, 终大明一朝,都没有人说他老人家长得丑,反而明亡了之后, 所谓明太祖像就在全国各地流传,朱元璋丑得让人不忍直视也是这个时候传出来的消息。 反正在泰昌帝的记忆里,举国上下都没有和太祖容貌有关的传闻。 那么以此为例,其实天启大字不识几个的传闻是相当值得怀疑的。 虽然万历皇帝不喜欢泰昌这个儿子,但是孙子他还是看重的,临去之前,除了留了遗旨要加封皇贵妃郑氏为皇后外,他还早早地立了朱由校为的皇太孙。 大明为了防止其他皇子乱政,对于非继承人的皇子都当猪一样养着,典型例子就是兄终弟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他是勤政,他是努力,但是努力不到点子上,没有学过为君之道,他能怎么办?在自学成才的过程中,大明就亡了。 恰恰相反,天启是个聪明皇帝。 后世的人把明亡的锅扣了很大一部分在东林党人身上,可是天启一朝,他放了魏忠贤这个疯狗出来咬人,那些所谓的盈朝“众正”能怎么办,还不是乖乖地为皇帝做事? 泰昌和天启按排序都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毕竟当大家都是庶子的时候,讲究的是继位以长,所以说,他们都是学习过帝王心术的。 后世黑天启大字不识几个,被身边的宦官蒙蔽,宠幸魏忠贤之类的宦官内侍,让他们把持朝政,这就让朱常洛发笑了。 大明的宦官能有这么多的权力,本身就是因为皇帝要利用他们与朝臣抗衡,和唐末那些肆意废立皇帝的宦官相比,大明的权宦如刘瑾、魏忠贤之流,纵称九千岁,当实际上依然只是皇帝养的狗。 见刘瑾已经犯了众怒,正德帝自己干脆利落地把这条恶犬收拾了,魏忠贤没被天启收拾,可是天启遗诏让信王朱由检继位,没过多久,权倾朝野的魏公公就被新君继位、根基不稳的崇祯帝杀鸡儆猴、顺带向那些文官朝臣们做人情去了。 黑锅宦官背,好处皇帝拿,这就是大明皇帝的制衡之术。 光是泰昌记忆里在闲暇时——主要是他实在不受宠,不受万历皇帝待见,也没什么朝政能让他参与——手把手教着朱由校描红、识字的画面就不少,更何况,后头泰昌也常常检查朱由校的功课。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意思,朱由校他是一个比较合格的继承人,但是没有完全教导好也是事实。 西李原本就住在乾清宫,只等着泰昌驾崩,朱常洛穿过来之后,以需要静养为由,将她移走了。 他还不想原本自己没事,结果被这起了想当皇太后的念头的女人动一动手脚,最后送命。 至于此女临去前那一脸的脉脉无语、欲说还休,就被朱常洛给忽略了。 乾清宫边上有弘徳、昭文两耳殿,传朱由校过来的时候,朱常洛直接让人开始在昭文殿里收拾,朱由校以后就直接住乾清宫边上,离得近了也好教导。 大概是朱常洛的身体状况好歹好转了,御医们在他的再三吩咐下,也敢大胆开药了。 朱由校过来的时候,朱常洛看了看这小伙子,虽然有些形容憔悴,但是好歹是个精神的小伙子。 这也正常,朱由校未来登基之后的爱好是木工,可见他本人确实对这些奇淫巧技有兴趣,比同样想要收权、放出了刘瑾这条恶犬、还自封为大将军朱寿、最重要的是好人妻并疑似好娈童的武宗皇帝要靠谱一点。 “父皇可是大安了?孩儿听说父皇今日能多进些膳了,心中真真是无限欢喜。”朱由校礼节做得足足的,反倒和泰昌记忆里父子关系还是比较亲近的印象有些不符了。 “你这话可是客氏教你说的?咱们父子,不必说这些场面话。皇儿,到朕边上来。” 因为朱常洛还没有好全,所以暂时在寝宫里办公理政,躺在床榻上,不甚重要的奏折就只让边上的内侍——虽说太祖皇帝那时候不让宦官干政,谁知道后头宣德帝,也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偏偏在宫中开设课堂让太监们习字,硬生生扩大了宦官们的权力范围,所以宦官识字在这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读给他听,重要的折子,只要内阁给出的处置方法不是太难接受,他就给通过了,只是比之那些不甚重要的折子,他心中都把那些事情暗暗记者,实际上也没花费他多少精力。 至于上朝,大明出了嘉靖、万历这两位几十年时间不上朝的皇帝,大臣们都习惯了,更何况朱常洛的身体条件摆在那里,实在是他有心无力。 朱由校坐到朱常洛的床榻边上,赤黄色的被单上搭着朱常洛略显苍白的手,显得触目惊心。 所谓赤黄,即是赭黄,大明永乐年间定为天子袍服之色,之后禁黄的范围又有所扩大,但是天子龙袍一般依然采用赭黄色,也就是赤黄色,再具体形象一些的话,后来清朝给皇子、后妃们使用的金黄色就属于偏赤黄的一种,但是大明天子龙袍的赭黄色大致偏橙。 清朝皇帝爱用明黄色做龙袍,看两朝诸帝御容、御像的画上,清朝的皇帝都是明黄色的龙袍,但是明朝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偏橙、淡褐之类的赭黄色,至于为什么明朝皇帝也有明黄色龙袍的御像,还被清廷作为了龙袍颜色的根据……呵呵,所谓的明黄,即是“冥黄”,简而言之就是明朝皇帝寿衣专用色。 床单还没有换成明黄色,这代表着朱常洛他还是个活人,虽然现在身体状况不好,他依然很开心。 “父皇……”朱由校的嘴唇动了动,最后也只是喊了个称呼出来。 朱由校拍拍他的手:“皇儿也已经十六岁了,等到明年改元了之后,就该为你选妃了。”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朱常洛的身体状况,很难让人知道这到底是他真心说的话还是仅仅是安慰之语。 站在朱常洛床边给他读奏折的内侍已经退下,龙床边上的横板上摆着两摞奏折,一堆是已经批复了的,另一堆是还没处理的。 朱常洛挑了一半的折子给朱由校:“皇儿,你将这堆奏折看了,有什么批示,就写上,若有不懂的,可看看父皇前头批复的那些折子,不成也可来问我。” 朱由校拿着一堆折子不知道往哪里走,朱常洛又吩咐了几句,让他叫外头的内侍搬两张小桌来,都放在床榻上,等到东西都安置好了,便叫朱由校脱了靴子,盘腿坐在对面,两人一起开始处理。 大明把其他的皇子龙孙当猪养,那么继承人的教育是绝不轻忽的,后来的天启帝看着不着调,但是手腕其实比崇祯要好一些。 天启把魏忠贤真正地放出来咬人是什么时候? 大明的万里辽东江山差不多都已经被葬送了,朝中的那些东林党们还在互相斗来斗去。 只看现在他批复的奏折,真真是似模似样。 不过朝中如今朝中最重要的事情早在之前就被泰昌帝下令处理了,现在呈上来的也没什么特别的。 然而朱常洛现在非要把这些奏折给说出花儿来。 他抽出几本典型的东林党人的奏折,又将其余三党(家乡乃是齐楚浙三地的党人)之人的奏折抽了几本出来,放在朱由校的面前。 这几本奏折相互之间观点要么对立,要么有所联结(主要看属于哪个派系),而这正是如今朝堂上情况的缩影。 作者有话要说: 天启好歹是受过继承人教育的人,我大明连太监都识字,堂堂皇长孙、后来的皇帝不识字,这种黑法就过分了啊,不过似乎满清不遗余力地传播了这么多年谣言——谁让他们也享国两百余年呢——被骗到的人还不少。 还有什么“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清朝人修明朝史书,真是时时不忘掺私货让前朝背锅啊! 蠢作者会在这一卷慢慢地怼回来。 第178章 党争 东林党号称众正盈朝, 但是他们彻底占据上风的崇祯朝, 连天启朝都不能比, 崇祯大肆增加农业税补助袁崇焕编军,但是结果却是一日不比一日。 李自成军攻破皇城前, 崇祯凄惶问询大臣,家中可有余财, 可是没有几个大臣站出来为君分忧, 等到李自成攻进北京城,那些家有诸多不义之财、几乎各个都能富甲一方的大人们, 全部落到了个被抄没家财的下场。 在如今还能压着东林党人打的齐楚浙三党,在天启年间, 因为东林党主持的京察,势力被大幅度破坏,最后不得以投靠了被天启帝放出来的恶犬魏忠贤, 那也是明末最后一批阉党的主要组成人物,也就是说,天启朝的官员势力划分和万历晚期、泰昌年间的朝廷状态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但是为什么在后人的印象里,天启就是昏庸无道的代名词呢? 嗯, 这就要问一问那些不让皇帝“与民争利”改革经济体制,结果宁愿让崇祯加收农业税也不开发商业东林党的大贤们了。 虽然东林党有一部分的代表人物是真的不负贤臣这个称呼的,但是剩下的那一部分,真真是一言难尽。 举个例子吧,万历四十二年致仕的首辅大臣叶向高,他也是比较著名且典型的东林党领袖人物, 在万历三十八年会试的时候,笑纳了一位士子的几万两白银,要帮他弄个状元的位置。 这位士子就是万历三十八年的探花郎,钱谦益,后世也很知名的明末文坛领袖人物,更是东林党后来的领导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