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这大概就是知道的越多,对某些事物越加敬畏。 三人越说越尽兴,竟然一直说到三更,这才发觉,原来天已经这么晚了。 “还有一些,我暂时想不起来,等以后再补充。”傅老秀才体力不支,突然停下来,身体有些摇晃。 周氏一直也没敢睡,赶紧将他扶进卧房,给他吃药,伺候他睡觉。 “大哥,你辛苦一点,这就整理好,天亮我就拿去刊印。”傅折桂翻着稿子道。 “这么急?”傅登科精神还好,就是有点意外,“爹不是说再等等,他再想想吗。” “大考在即,不赶紧出书,等考完试,还卖给谁?爹想就想呗,大不了以后可以出个新编版。到时还可以增加一点对这届试题的分析,绝对好卖。”现代的那些什么试题集,考试宝典,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妹妹,你这……”傅登科憋了半天憋了一句,“你要是男的,肯定能考中。” “那可不一定。”傅折桂轻笑,“我也不想考。” 傅登科也笑了,开始整理那些书稿。 这些书稿他写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条理了,现在就是略作修改,整理的很快。鸡叫的时候,他已经把整个书稿整理好。 傅折桂也没回房去睡,就在旁边趴着打了一个盹儿。接过书稿,她朝傅登科要了一些银子,立刻雇了一辆马车,前往县城最大的书局。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候,也顾不得省银子了。 她到书局的时候,书局刚开门。 景朝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技术,书局的师傅们只要把那些活字摆好,即可印刷。傅折桂给的钱高,书局的人全都忙的脚不沾地。 第二天一早,傅老秀才就看到了那本《科考宝典》。这本书只有正常书的一半大小,总共不到一百页,十分适合随手观看。 打开看,第一页是目录,后面是相关内容,十分清楚详细。 在书的最后面,是撰书人的号,“苦寒老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苦寒老人”既有傅老秀才对未来的希望,又有对自己的劝勉,还有对自己境遇的调侃,如今印在这书上,他登时陷入了沉思,连书从手里掉到桌子上,也没有察觉。 与傅家的平静不一样,文王县外通往京城的官道上热闹非常,今天,这些参加大考的读书人就开始断断续续的启程了。 富裕一点的家庭,会乘着马车,带着小厮进京。贫困一点的,会邀请同窗一起,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谁家还没几个亲戚朋友来送别,所以这官道上的人络绎不绝。 有一点跟往年不一样的,那就是在官道旁边出现了一个小书摊,号称在卖科考必备的东西,《科考宝典》。 有些人好奇,就打开看了一下。这一看,就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这书中所写的,正是他们急切想知道的东西。以往问别人这些问题,别人大多敝帚自珍,这本书则不然。 众人看了这本书,没参加过科举的,觉的里面说的都很有道理,参加过科举的,更是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要是早能看到这本书,他们能避开多少误区?早就高中了也有可能。 书不算贵,也不算便宜,一两银子一本,有钱人家眼睛都不眨,就买了几十本,准备进京送给亲戚朋友看。 没钱的人,在傅折桂的建议下,几个人合买一本,也没关系。去京城要走将近一个月,他们轮着看,也有大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透。 这本书做成正常书的一半大小,正适合路上看,卖家真是有心。 这些人翻倒书的最后,发现了“苦寒老人”的号,纷纷对他敬仰有加。这种无私无畏的人,正是他们的楷模。 大家出门都会选在上午,下午,官道上就没什么人了,傅折桂将书摊一收,回家吃饭。 “怎么样,妹妹?”傅登科本来也该今天启程的,但为了督促印书的事情,他在书局忙了一上午,也刚回家。 傅折桂抓起银袋子的底部,兜头一倒,闪亮的银子混着铜钱咕噜噜的滚了一大推,发出喜人的“叮叮”声。 “这么多。”傅登科傻了。这些钱,大多都是银子,其中还有几锭大元宝,初步估计,也有上百两,他何时见过这么多的银子。 外面,闻讯赶来的傅老秀才跟周氏也被银子晃的眼花,有点难以置信的感觉。 尤其是傅老秀才,他摸着那些银子竟然有种空度半生的感觉。原来,他这么有钱,他一直都不知道。 周氏更是喜极而泣,有了钱,终于可以给傅老秀才买人参养病了! 第二十六章 这些钱该怎么花? “大哥,你晚走几天,再多赚一点,我用这些钱给你买匹马,你也好赶路。”傅折桂道。 傅登科木然的点点头。谁能想到,前几天他还在为路费发愁,现在就要有自己的马了! “娘,这些钱你先拿去给爹买人参治病。还有,给家里添一点东西。”傅折桂分出三十两银子给周氏。 “好,好。”周氏除了说好,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书局那边还要再定一批书。”傅折桂又道。 “你决定。”傅家人异口同声。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每天上午,傅折桂去卖书,下午,帮傅登科准备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