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文学网 - 武侠修真 - 我与黄书郎二三事在线阅读 - 第104节

第104节

    大哥笑得更开心了,“那我再问你……”他一副要把几十年的历史全都问清楚的样子。

    “该我问你们了,你们为什么在这里?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你们在这里多久了?为什么这些尸体没有腐烂?”

    “我们……当初我们没能冲出去,倭人炸塌了洞口,我们中的人一个个倒下……我们撤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我打开一扇门……”他的脸色变了变……“里面关着中国人、倭人、米国人……他们全疯了,见人就咬,见人就杀,不怕子弹……所有人都死了……”

    跟别的鬼不一样,他们很清楚自己已经死了……

    “死了我们也要跟倭人干!倭人太坏了!”他眼圈忽然红了,身上泛起了红光,“杀!杀!每天我们都杀!他们占了要塞的军械库、宿舍、食堂,我们占了医院、浴室、停尸间、焚化间……每天打杀,可他们杀不光我们,我们也杀不光他们,死了的人会在通风口的第一道光照进来的时候‘活’过来……”

    “七十多年……你们一直这样?”我忽地觉得心很酸。

    “七十多年?”他疑惑了,“我没数过,应该就一年吧……”

    他一样模糊了时间的观念。

    ☆、第121章 永不停息的战斗(二)

    他说到一直杀,每天都杀的时候, 我的心抖了一下, 我不喜欢抗战神剧, 连转台的时候扫到一眼都觉得辣眼睛, 我同样不喜欢近现代史, 太多残酷太多血腥, 尤其是到了近几年, 在和平年代生活了太久的人会有疑问,为什么要战斗?也许东三省一直被殖民搞不好会比香港还要有钱?说出这种言论的人不是路边的无知大叔,而是高居于讲台之上的某位教授, 当然了, 他说完这话之后,我对他的尊重荡然无存。

    我看着他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的身体,破烂的衣衫和挺直的脊梁, 因为我告诉他战争早已经结束,世界早已经不一样的时候眼睛里泛出来的神采。

    我身后被满是“匠人”精神的倭人,整整齐齐对角对线码在一起的尸体, 我明白了为什么要一直杀……

    可是, 早就结束了啊, 他们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应该重入轮回转世投胎,做一个从刚一被怀上,就受到各种呵护的胎儿,从小到大受尽宠爱, 上幼儿园的时候大哭大嚎舍不得离开温暖的家,上小学的时候学习各种才艺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上中学的时候烦恼着为什么班花不肯回应他的小纸条,上高中的时候谈一场注定无疾而终的恋爱,上大学的时候在王者农药的诱惑下保证让自己不挂科,在现实的女朋友和苍老师之间纠结,大学毕业就失业奔波于各种招聘会,领着不高的薪水拿着爸妈的补贴租房子找工作找女朋友……

    平凡的让人烦燥,甚至自嘲为**丝,每天梦想着一觉醒来穿越到乱世建功立业的普通人的人生,才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奖赏。

    “你们知道前两拨进来的人现在在哪里吗?他们是死还是活?”我想到我来这里的目的。

    “第一拨进来的狗汉奸……”大哥说道……

    “不,他不是汉奸,他是省大考古系的教授姓马,他们是中米倭联合考古队,得到官府的批准进行要塞考古。”

    “什么是考古?”二狗子问我。

    “考古就是挖开古人的坟找到古人的财宝,知道古人是怎么把自己埋起来的……”徐说道。

    “啊……是土夫子啊……”二狗子说道。

    大哥狠狠拍了一下二狗子的后脑,“考古不是土夫子!考古也不光是挖墓,曾经有美国的考古队在燕京挖到北京猿人头盖骨,证明咱们中国才是人类发源地。”

    我有些无语……“那个……非洲才是人类发源地……当然了,这是目前的考古所得。”我忍不住纠正他,“你知道北京人头盖骨的事,你上过学?”

    徐撇了撇嘴,“我们团长是燕大毕业的!他还会说外国话!要不是他我们谁也听不懂洋鬼子话,洋鬼子也听不懂我们的话。”

    “是!是!大哥是燕大毕业的!”洋鬼子这句中文说得很标准,八成燕大毕业已经是大哥的口头语了。

    眼看着对话又要往科普上下五千年的话题歪楼,我赶紧正楼,“团长,马教授带领的考古团队跟发掘北京人头盖骨的团队一样,是多国联合团队,他不是汉奸。”解释起来真累啊,“那些美国人的赞助商的曾祖父,最后已知的下落是在海尔拉的战俘营,他曾经参与过要塞的修建。”

    “他曾祖父叫什么名字?”米国大兵激动了,“海尔拉一共有七十名战俘,我们每个人都熟记彼此的姓名、家乡、番号,约定幸存者回到米国,要替我们所有人找到家乡,把我们在这里的遭遇全部写出来!让米国人都知道……我们在这里遭遇了些什么!”

    我真不想说米国主流社会一点也不想知道这些事,印象里有一两位写被倭人俘虏的米国战俘故事的作者,出版都是层层受阻,就算是出版了也没有什么水花……

    相反,纳粹集中营的故事备受关注,各种火爆。

    “我不知道那个赞助人的全名,只知道他姓海森博格。”我来之前匆匆扫了一眼考古队的资料,我并不肯定这个海森博格真有一个p.o.w.(prisoner of war)曾祖父,很有可能是这位仁兄因为垂涎要塞中的资料,给自己披了个马甲。

    “dr.海森博格?”米国大兵皱起了眉,“他自从进入要塞就失踪了,我也知道他的姓。”

    医生?“medier doctor?”英语里面医生和博士都是doctor,我需要确定一下。

    “是的。他是军医。他是在奉天加入我们的,他原来是罗岛米军总医院的医生,到达奉天后我们被分流到海尔拉,他是最后上车的,上车后他一直被单独关押。”米国大兵下意识用英语回答我(为方便读者全部写作中文)。

    “你知道他的全名吗?”

    “不知道。”米国大兵摇头,“他一直穿着医生制服,我们是从名牌上知道他姓海森博格的。倭人不让他和我们说话。”

    被严密看守关押的医生和731部队的秘密研究基地联系在一起,情况不言自明,这位医生想必有731部队需要的专业知识,这才被重重看护送到海尔拉。

    “大哥,他们在说什么?”二狗子问大哥。

    “别吵吵。”大哥想来也是能听懂英语的,他的眉头紧锁,“考古队是来找什么的?”他直接问到了重点。

    “他们是来考察要塞的,但是省大的赞助商是一家民营生物制药公司,倭人的背景我不清楚……”我一边说一边拿出了手机,这里完全没有信号,在这个时候我想度娘也想谷哥连搜猫那个小婊砸也想。

    “难怪……”大哥皱起了眉头,“他们一直催促那个教授,不要收集垃圾,快点往里面走,找试验室。”

    “他们在试验室?”我追问道。

    “他们要是找到了试验室,肯定全都变成怪物了。”二狗子哆嗦了一下。

    “我们都知道,只要被带到试验室就回不来了。”大哥说道,“当时我们冲了出去,不知怎么跑到了试验室,里面……我们进去之后,他们不开枪了,包围我们……喊话让我们出来……他们不敢进试验室。”他闭了闭眼睛……“到处都是人体器官,心、肝、肠子、胚胎……全都装在罐子里,里面还有一个小门,小门里面关着各国人……连倭国人都有,我当时脑子一热把小门打开了……他们全疯了……见人就咬,老三被他们活活咬死分吃了……我们冲了出去,他们也冲出去了……后来我……”他捂着头……“我什么都不记得了,我再醒来就在这里……二狗子守在门口……”

    “他们现在还在吗?”

    “死了,全死了,都死了……”大哥蹲了下来,“死了,活了,能动……”

    “行尸走肉。”我蹲了下来问他。

    “是。”

    “这里地形不对,倭人不懂风水,找了个聚煞地做要塞,阴魂在里面散不出去,人死在里头容易变成粽子。”徐说道。

    “你懂风水?”我看向徐。

    “他就是个半吊子。”二狗子指着徐道。

    “如果阴魂在里面散不出去,那修要塞的时候死的战俘,后来死的试验品……”

    “马路大,他叫我们马路大。”徐说道。

    “后来死的马路大的阴魂呢?”他们有焚化炉,停尸间里仍然有这么多的尸体,这么多年死在里面的牺牲品有多少?怕是不计其数吧,为什么我只看见了这些阴魂?

    他们互相看了看,好像第一次听见这个问题,“duang duang”奇怪的钟声响起,他们的脸色全都变了。

    “快出去!你快离开这里!”二狗子过来推我,“你快走!”

    “怎么走?”

    “我们帮你把卡在外面的东西推走,你快开门出去!”二狗子首先钻了过去,他们也都钻了出去,我使劲儿推着铁门,铁门后面确实有东西卡住了,卡得紧紧的……忽然,我手上一松……铁门被我推开了。

    就在这个时候,我身后那些整整齐齐的尸体忽地发生了异变,咯吱吱,咯吱吱……我回头看了一眼,他们竟然动了……

    我被整齐的假像迷惑了,以为只有被人工摞起码放才有可能这样整齐,完全没有想过他们会全部都是粽子!

    我从门缝跑了出去,回头关门……

    卡住门的竟然是几俱衣衫破烂的枯骨和一些穿着日本军服的枯骨!他们都死死地靠住门!一俱穿着日本军官服的枯骨被挪到了一边。

    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在战斗中死的吗?如果是战斗中死的怎么会并排靠在一起?

    容不得我多想了,我使劲平生的力气把门关紧!门上有气阀!我使劲儿扭动已经锈死气阀……

    如果不是经过两次强化,我绝对关不上气阀,当年他们遭遇了什么?

    我半跪下来查看这几俱已经没有血肉的枯骨,其中有一俱枯骨少了一根指头,眼睛那里有一道细细的痕迹,是徐!还有一俱枯骨脖子上挂着狗牌,体型明显比别的枯骨大。

    也就是说到后来他们都死在了这里,死死地靠住门……旁边还有一些倭军!他们都身无长物,我只能在倭军的尸体上翻找。

    我在倭军尸骨残破的衣服里找到了一些字迹模糊的短信,已经看不清楚的照片,钢笔之类的东西,短信里面内容都是无聊的生活跟对家人的思念,但没有什么实质的内容,我怀疑这些倭军都不一定知道要塞是731的密码实验室。

    我把希望放在了军官的尸骨上,在他的东西果然比别人多一些,有一个破旧的笔记本,笔记本上插着一支钢笔,刻着英语的打火机,印着武运昌隆的半盒烟,镀金照片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家四口人的照片,军官姓武藏。

    感谢双语日漫字幕组,再加上当时的日文里繁体字很多,我基本上能通读这些东西。

    我翻看笔记本,武藏很在乎妻子,日记本里长篇幅的都是报怨这里的无聊枯燥跟对妻子的思念,他是在昭和十九年(44年)被调到这里的,来之前并不知道这里是做什么的,在日记记到一半时才写到关于人体试验的内容。

    “我在这里遇见了高中同窗高桥君,你还记得他吗?我经常向你提起的高材生!没想到在千里之外的支那竟然能遇见同乡,他东大医学系毕业之后,就响应军部征召到了满州,他从昭和十七年开始一直在要塞工作,太奇怪了,只有一百二十名驻军的要塞需要东大的高材生吗?”

    “要塞并不完全属于我们,我们只是站岗的人,重要的人在秘密试验室,每周都会运来一批马路大,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只知道他们永远也不会出去。”

    “川口医生实在是个很恐怖的人,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向你描述在这里发生的事,以及他对那些马路大做的事。”

    后面记载了让他十分愤怒的事,“我手下的一名士兵生病了,川口医生拒绝替他治疗,高桥君也完全没有办法,他只能偷偷给我几粒药。”

    “高桥喝醉了,他告诉我川口医生是因为太激进被本部排挤才到要塞的,他是个非常恐怖的人。”

    我把日记翻到最后,最后几页他的愤怒更重,“他居然因为一些小事情就将我的士兵抓走!我向司令部抗议没有任何结果!他们是倭国皇军,不是马路大!在窄岛和短崎惨剧之后,他简直疯了!”

    “魔鬼!魔鬼!他是真正的魔鬼!芳子,我要回家!我要回到你的身边!芳子!”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见这本日记,我不知道我在这里参与的事情会不会得到饶恕,我不会原谅我在这里做的事,我没有面目去见芳子和我们的孩子们,我只有做最后一件事,不让这里发生的悲剧在别的地方重演,我以我的血肉之躯阻挡川口的疯狂计划,我和我的所有士兵都明白我们的使命。”

    在日记的最后匆匆加了一句话,“没想到最后我竟然会跟马路大一起并肩战斗。”

    我从日记里推断出了事情的脉络,“大哥”口中说的给他们钥匙让他们逃出去的“好心的倭**医川口医生”真身是实验室的负责人,因为“太激进”被731部队排挤的疯狂医生。

    在米国投下□□,倭国注定战败之后,他疯狂到用本国的士兵做试验——估计是想要试验他的细菌武器对倭人的效果,当时有一种迷信,认为不同人种不同国籍的人差异很大,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米国马路大。当然了,结果只能是倭人一样抵抗不了细菌武器。

    也有可能是最简单的原因,他缺马路大。

    他后来放出剩余的“马路大”可能是因为掌握了军权的武藏占据了上风,他需要“马路大”将水搅混,甚至“团长大哥”他们冲到试验室都是他刻意引导的结果。

    “团长大哥”放出疯狂食人的“僵尸”之后,面对共同的疯狂敌人,最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两伙人达成了共识。

    敌人再恶也是“人类”,僵尸已经不是人类了,最终让他们达成共识的原因可能是不希望僵尸跟细菌武器、川口逃出要塞,将细菌扩散到平民,扩散全国,全世界……

    为什么“团长大哥”跟武藏后来都忘了这一段?只剩下对彼此的仇恨,每天打打杀杀彼此消耗呢?

    那神秘的钟声又是什么?川口按道理就算当时没死,也应该老死,他的尸体在哪儿?他的细菌武器在哪儿?

    解决了一小部分疑问,后面却是更大的迷团。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那句被用到烂的话:世界并不和平,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

    我挺不喜欢非要在抗战剧里搞一个有“人性”的角色的,武藏不是什么好人,他只是到最后累了想回家,知道川口想拉全世界一起死的疯狂之后,想要保护家人。

    所以只能俗烂了……

    ☆、第122章 变异鼠

    “你在哪儿?”我“听”见了黄书郎。

    “我离开了暗室。”我将我的经历分享给了黄书郎,黄书郎静默了一阵, 那段历史对我来讲是过去, 对他来讲可能是人类之间争斗的浮光掠影, 对妖来讲掌权的是女真人、蒙古人、汉人、倭人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对张强来讲呢?

    “小心一切活动的东西。”张强警告我, “考古队那些人有要塞略图, 我知道你大概在哪里了, 要塞共有三层,你在二层,我们在一层, 我们会尽量找到下去的通道的。”

    三层?我翻出武藏的日记, 翻找关于要塞结构的只言片语,“这个鬼地方不知藏了多少秘密,我们这些守军只能在一层活动, 就算是我也只是偶尔被叫到二层执行他们的命令,鬼才愿意去二层,到处都是尖叫声和消毒水味、腐臭味, 每次回到一层我都要泡很久的澡, 味道可以清洗干净, 我看见的和听见的却永远也忘不掉。我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愿意经历这些,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