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1118 章
。我刚刚和吴处长聊了一下,了解到那边的工作进展不太乐观。虽然吴处长没有明说,但我能够感觉到,似乎对方对于咱们委托的任务不太积极。 原先我们没有从国外获得乙烯三机的核心技术,石化设计院的工作拖拖后腿也就罢了。现在我们已经从池谷那里得到了技术,如果因为石化设计院配合不上来而耽误了时间,就太可惜了。” 罗翔飞知道冯啸辰说的吴处长是指公司的技术总监吴仕灿,这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但在协调利益关系方面,能力实在是有些欠缺。罗翔飞道:“小冯,老吴不太擅长于搞这样的协调工作,我想,还是你抽一些时间出来,到石化设计院去走一走,摸摸情况吧。” “没错,我正有此意。”冯啸辰应道。 第五百一十九章 对历史负责的精神 京城,石化设计院。 “小冯,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设计院的康院长,是咱们国家第一代搞乙烯装置的专家,学术权威。可以这样说吧,现在国内搞乙烯装置研究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康院长的学生,甚至是学生的学生。康院长,这位是我们装备工业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冯啸辰同志,他是社科院沈荣儒教授的学生,经济学家。” 在设计院的一间办公室里,吴仕灿热情地在给冯啸辰与一位50来岁、学者模样的人做着相互介绍。这位学者名叫康海东,是石化设计院的副院长,老牌乙烯专家。吴仕灿很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康海东了,不过打jiāo道比较频繁还是最近这一年多的事情。对于康海东的学术地位,吴仕灿是非常尊重的,但对他的合作态度,吴仕灿就颇有一些腹诽了。 两年前,国家启动了60万吨乙烯装置国产化的项目,提出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座60万吨乙烯装置,形成大型乙烯的建设能力,再在此基础上推进更多的乙烯建设项目。按照此前已经形成的模式,国家财政把资金直接拨付给装备工业公司,委托装备工业公司作为项目的总承包,对最终的结果负责。装备工业公司则要把项目拆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在国内寻找分包企业委托建造。 吴仕灿原来就是做化工出身的,听说这项工作后,他主动请缨要求负责组织乙烯装置的设计任务。说是负责,并非指由他带领一干技术员亲自去画图计算,而是由他去联系国内设计机构完成装置的设计工作。 国内乙烯装置设计能力最强的机构,就是这家京城石化设计院。他们曾在60年代设计过中国的第一套乙烯装置,虽然只是年产5000吨级的小型装置,但形成的技术积累是非常可观的。70年代,顺应全球乙烯装置大型化的发展趋势,由国家计委牵头,组织了年产11万吨乙烯装置的技术攻关,其中装置设计方面的任务,也是由石化设计院承担的。 那一次的技术攻关,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中国在化工设备方面的技术积累,主要来自于50年代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经过20年时间,这些技术已经显得陈旧。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国内科研机构与国外的技术jiāo流严重不足,技术人员们的工作几乎就是闭门造车,最终铩羽而归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这十几年,国家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一方面从国外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则派出人员前往国外学习取经,各研究机构的技术水平已经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对于装备工业公司委托的大型乙烯装置设计任务,石化设计院还是有足够的底气来承接的。 吴仕灿这些年一直在搞科研管理工作,对于国内各机构的技术水平都有所了解,他选定石化设计院来负责乙烯装置设计工作,也是看中了石化设计院的能力。在他最初与康海东联系的时候,康海东以一种胸有成竹的态度,扬言半年完成理论设计,一年拿出设计图纸,让吴仕灿大为感慨这位老朋友的气魄。 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装备工业公司向设计院支付了第一期的设计费1000万元,设计院马上组织起了研究团队,开始了设计工作。 设计的第一步是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