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节
在军官和士兵们的注视下,只见辛玉衍飒然地在空中迈着大步、带着脚底浅青色的裙摆翻飞,如履平地一般去到了原本应当是江水中央、现在却和洪水融为了一体的位置上。 加固了半年的堤坝大部分已经坍塌、甚至许多石块都已经随着怒涌的洪水被冲走了,只留下其余未被冲破、仍旧屹立在原地的残壁,还横亘在江水和洪水融为一体的中央。 脚尖一点,辛玉衍落到了堤坝露在洪水外头的墙壁上。 更细节的动作,军官和士兵们在空中离得太远、看得并不清晰,依稀间,只能瞧见辛玉衍大开大合着展开了双臂,振袖在空中飞舞间,就像是随着她的广袖在运作似的,那原本应当是深埋在洪水中的、不知所踪的碎裂的石块,忽然间从洪水中冒了出来,一点一点地填补在了残破的堤坝上。 毫无疑问的,在洪水里、他们看不见的地方,同样有其他的石块在填补着。 军人们眼也不眨的,看着那堤坝在他们的注视下一点点地重建着。 按理说,那堤坝应当有许多的石块是被洪水给冲走了的。就算辛玉衍让那些石块一点一点地、牢牢填补进了残破的堤坝上,那填到最后,一定是还有一部分是空缺着的。 怔怔地看着辛玉衍的动作、还没能回过神时,不免有军人发散着思维,想到了其他地方。 但显然,他们的想法是多余的。那江边的不远处,便是连绵的高山。当那江河、洪水底端被淹没的、没被冲走的石块填补完了,辛玉衍便踮脚,往着巍峨的高山底下飞去。 等她再回来的时候,身后轻飘飘地跟着飞回了许多原本应当十分沉重的不规则巨石。 那是山体滑坡、暴雨之下、发生泥石流时被暴雨冲下的巨石。 那些军人们眯着眼,并不困难的认出了那些巨石出自哪里。 原本,他们还应该好奇那些不规则的巨石该如何填补到堤坝上去的,可还没等他们再发出这样的疑问,辛玉衍就立即用她的行动给了他们最好的解答。 她挥手、落下,就像是他们军队里的指挥官,而那些巨石则是她手底下的士兵,只需要她一个指令,压根不需要她费更多的心思去引导、打磨,自己便变成了最契合堤坝残壁的模样,贴合进了堤坝残缺的地方上。 在此之前,谁敢想象,这花了将士们半年的时间、也仅仅是加固了一圈的堤坝,竟然只在一个人的手里,甚至一个小时都不到,立马就恢复到了原有的模样? 那些看着这一幕的军人们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又觉得似乎是理所应当。 当他们看见辛玉衍完整地修复了堤坝,站在堤坝上,转了个身,面对着江河之外的洪水,双手蓦地在空中结印,划出一个巨大的圆,使得在外的洪水汇成偌大的水柱,腾地飞起、汇入到堤坝之内、原该有的大江里时,他们忽然又觉得,似乎一切原本就应当是这样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辛玉衍,是那些兀地踏剑从天空飞来、于生死存亡之际拯救了他们整个军队的大师们的师父。 当直升飞机终于有了可落之地,军人们从空中落到了地面上时,那地面上除了寥寥的水迹,和横七八落的石子、树干以外,谁还能相信这地方曾被极具毁灭性的洪水淹过? “洪水已退,你们可自行派人重建城市吧。我去下一个地方。” 话音未落,那些军人们想抬头去望堤坝上的辛玉衍,却发现那堤坝上早就没了人的影子。 第88章 城市里的房屋建筑, 当然不可能是粗制滥造的危房。决堤的洪水、哪怕裹挟着惊人的冲击力和破坏力,但毕竟不似江水还被困在江河道里、能够不停地蓄力冲击着河堤。纵使城市中的确有房屋崩塌在了洪水的冲击之下,但到底还是极少数。 更多的房屋,只是大大小小的有着不同程度的损毁罢了。 也即是说,当泛滥的洪水退去,堤坝完成了重建,他们只需要清扫干净因为洪水而脏乱的街道、紧急修复好损坏得并不严重的房屋, 便可以让很多的市民重新回到城市里来, 重新维持起城市的运转。 这就好像是, 那一场原本应该是让无数□□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洪水, 更像是让整个城市的人被迫“放了个假”、出门走了一趟、勉强让人殚精竭虑了一场, 随后又玩儿似的结束了。 除了因为悲观而早早放弃了挣扎的人的性命,以及城市里比人们预想中要轻得多得多的损失以外, 似乎所有的一切, 在人们时隔一周再回到城市以后, 又重新恢复如常。 一周……七天…… 如果在重建城市的过程中, 没有辛玉衍参与的话, 光凭那些军人们,七天的时间,让他们用抽水设备把洪水抽走的时间都不够的, 更何况是建堤修房的了。 显然的, 哪怕辛玉衍自己并没有刻意显摆什么, 并且, 那些跟着辛玉衍去的将士们也未曾向除了华夏领导人以外的人们透露过什么, 但在人们的心里,似乎能让受过那样一场洪灾的数座城市,在一周之内恢复至原有的七八分模样的人,除了辛玉衍,他们根本想不到其他。 她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的人证明了她的实力。 此外,也还有她的价值。 假设,辛玉衍是个平日里随处可见的一个普通人,哪怕她有功夫底子、身手再好,但她到底也还是个“人”。就像从前外国的那些政治家们会以各式各样的手段和借口劫走、扣留华夏的科学家们一样,假如辛玉衍是一个普通人,外国那些领导人势必也会采取同样的手段。 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而每个由人领导着的国家,也必定是有属于自己国家的私心的。 每个国家都希望那种千年难出一个、一出现就可以震撼世界的人才是出自于己方的国家的。这样,不论那人才有了什么划时代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他们就可以搞垄断,自己一家独霸了整个蛋糕,给国家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如果不是,如果那人才是出自于其他的国家,那么,即便那人才不会帮自己的国家去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去占他自己国家的便宜,至少,他们也不会让人才的母国去掌握那些技术搞垄断,来占他们国家的便宜。 双方保持着原有的状态,大国仍旧是大国,也未尝不可。 但显然,那对于他们来说俨然已经是“最后的让步”的举措,到了辛玉衍这,也决计是没有办法实现的。他们甚至连见到辛玉衍一眼都不可能,更况且辛玉衍这个早就已经脱离了“人”的范畴,他们只有被她压着打的份,又遑论是去抓捕她了。 在退无可退,且又不想再让更多的国家走到自己前面的情况下,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终于做下了决断,暗地里偷偷展开了访华计划,约见了魏正国,商量让凌云宗同样到他们各自的国家进行授课的事宜。 是的,商量。 先来软的,再来硬的,这是政治家们惯用的手段。如果自己不能在其中占到更多的利益,那么和其他国家一起联手、威逼华夏,将利益平分,那也总好过让华夏一家独享。 他们谁在乎辛玉衍是华夏人?谁在乎玄学是不是原本应当独属于华夏的?在他们看来,当他们站在“胁迫者”这一方的时候,那么于情于理,这样的知识和能力都应该像是各个国家古老的圣贤思想以及遗留的历史遗迹一样,都应该是“世界的瑰宝”。 没有人知道魏正国和其他国家的那些领导人们经历了怎样的电光火石,也没有人知道他和他们最后达成了怎样的协议,总之,最后其他国家并没有闹起来。 稍稍政治灵敏度强些的人们都可以猜想到,这应该就是那些国家的领导人们已经从魏正国那里得到了满意的回复了,否则,他们不可能还会这么平静,任由掀起了玄学热的华夏继续发展。 关于这一点,一开始,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里,很多人都在破口大骂—— “辛宗主是华夏的吧?玄学是华夏的吧?国外不是有什么女巫什么的吗?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咱自家国人都没学完,要放给别人去学?国家咋想的?” 绝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这么一个想法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官博下发表言论的。甚至于,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哪怕自己国家的人都学会那些高深的道法了,但那也是他们华夏自己人传下来的,干他们国外什么事? 总之,各国领导人来访华夏,不管再怎么低调,但毕竟有那么一个身份在,他们不管做什么,就都不能算得上是完全的隐秘。所以自然而然的,消息流露到了网上,事情就开始变得有些沸沸扬扬了起来。 最终,还是洪灾一事彻底落下了帷幕,辛玉衍回到了凌云宗内,少有的以通过国家发布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使得人们像是滚烫的开水全都被炸开了之后,这才使得人们抛下了先前的那点不满,全心全意的把注意力放到了凌云宗的最新消息上去。 “即日起,凌云宗内十大长老、五百余位弟子,除必要留在凌云宗内,主持凌云宗宗务及其余未满条件离宗的弟子需留守凌云宗外,其余八位长老及四百位凌云宗弟子,将前往b市各大高校进行教学。其中,将以各中小学校为主要教学试点。” 在这个消息之前,还同时有凌云宗仅隔半年就又要收徒一百的消息一同放出。当然,这同样也是一个算得上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毕竟,许多人迁居到b市,就是为的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凌云宗的弟子。 现在凌云宗加多了收徒的次数,增加了名额,则意味着他们的机会要多了许多。但与之相比,更多的人则是从凌云宗的收徒考核中被刷下去的。 在考核当中一次次被刷下去了,是不是就意味着他们没有希望去学习道法了呢? 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对于国家让其他国家的人来学习华夏自己都有很多人都没能学习到的道法的决定,感到无比的不满。 但现在,玄学走进学校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学习玄学中的道法、成为那些早早就成为了凌云宗弟子口中的“修道者”的机会了呢? 哪怕,在称呼上,他们也许算不得是凌云宗的弟子,但好歹,也能称得上是凌云宗的学生了。 不同于以往每一次国家要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才能促使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这一次,没有人对这一次的教学改革进行抱怨,几乎每个人都希望官博里的“长老和弟子”能快点在b市试点成功,也希望凌云宗能尽快培养出更多的修道者,以点推面,赶紧将政策落实到他们各自的城市上去。 事实上,做下这个决定,是辛玉衍在创立凌云宗之始就决定下了的。 按着天道的意思,她要完全的推行玄学,使得“天下人,人人皆可成为修道者”,那么无疑,使得玄学教学进入到学校里去,由国家来进行推行,将会是最简单、迅速的方法。 而她,则只需要教导出能够进到学校里,成为授课老师的弟子们即可。 这样一件事,对于她来说,她简单并很完美地完成了天道想要她完成的。 对于国家来说,玄学这东西终于不是只被一个不受国家控制的人和组织所掌握,且玄学教学进入到各个学校,惠及的是国家自家的国民。 对于华夏十数亿的国民来说,他们原本以为自己也许这一辈子都摸不到玄学道法的门槛了,而现在,忽然从天上掉下了一个阶梯,等于一下子就把梯子放到了他们的面前,瞬间就把他们送上了他们前面求之不得的玄学门口前。 他们根本不在乎以他们的天赋,他们究竟能学习到那一步。也许,他们学不会踏剑飞行、也许他们学不会掌控雷霆狂风,与他们而言,能够简简单单地从掌心里、指尖上打出一道传说中的灵力,就足够他们欣喜很久了。 没有人不喜欢辛玉衍推行的这样一个决策。 当然,除了那些害怕在这样一个决策下,华夏更是一骑绝尘的那些外国人。 越是在成为了一名修道者、越是深入地了解过玄学之后,那些原本讨伐着国家要把自家老祖宗传下的东西流传到外头去的人们,忽然就越能够理解其他那些国家领导人的想法。 对于那些国家而言,一个辛玉衍的存在就足够让他们忌惮的了,如果那个国家里的所有人,都有了和辛玉衍同样的力量,哪怕他们并没有辛玉衍强,那也是极其恐怖的。 一个国家强悍到可以将其他所有国家踩在脚下会变成怎样? 甚至连战争都不会有,他们会被直接碾压。当一群人已经高过另一群人太多,他们将会不自觉的将自己放到更高处。那么,奴隶制度会不会重新席卷这个世界呢? 显然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身处于奴隶主这个位置的,绝对不会是他们那些“外国人”。 想当然的,那些国家的领导者们不会容许这么一天的到来。 他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逼得华夏放弃玄学的垄断,要么,趁着华夏玄学还没彻底放开教学的时候,即刻开战。 哪怕有辛玉衍在,哪怕可能损伤惨重,但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必须选择战斗。 同为政治家、领导人,魏正国要比普通的百姓们要看得清楚的多。 在看明白了各个国家的领导人的态度之后,他也曾第一时间去问过辛玉衍的意思,可那时候,辛玉衍并没有说明不允许她将玄学传至国外。在魏正国看来,也许她那样的表现,应当就是默许了。 而也着实是如同他所想的,从头到尾,辛玉衍也只是十分平静地看着他,向他透露了一个消息—— 迟早有一天,她是要离开的。而那一天,估计并不会太久。 言下之意,隐隐间,就是赞成他把玄学道法传至世界了。 毕竟,辛玉衍自己知道,没有了她,他们的国家不说毫无损伤的抵挡住其他国家的联合攻击,就是是否能够惨胜,也很难得到一个答案。 比起全世界的人来说,华夏的人数终归还是太少。 魏正国不敢去赌,所以那一瞬间,他即刻在心里做下了决定。 第89章 离开。 是的。事实上, 辛玉衍早就这么决定好了的。 辛玉衍从来没有和谁说过,在逼退洪水, 让洪水倒回江河流道的时候, 她曾在数条决堤大江中, 位于最中央的一条大江的江道中,发现了一些特别的东西。 她猜想, 那大江里头的东西,应当是她师父那个老头子留下来的。因为哪怕她步在云端, 与江面江底相隔甚远, 她仍然感受到了自那随着江水稍稍翻滚浮起的匣子里头、隐晦地泛着一点属于那老头子的灵力印记。 当洪水倒回江河流道, 江面上又重新恢复了平静之后,辛玉衍再回头去看, 那原本就只是短暂浮起的匣子,又重新落回到了江底。 彼时, 她的身边还跟着那些也跟着要来重建城市的军人们,是以, 辛玉衍仅仅是静看了那虽然仍旧湍急、却已经恢复了以往常态的江面一眼,转过身, 又向着下一个灾区飞去。 等到所有的洪水都回流到了它们该到的地方, 肃清了那些被洪水侵蚀过的城市,辛玉衍自觉已经完成了自己应该做的所有之后, 这才找了一个无人的夜晚, 重新去到了那隐没了疑似老头子留下的匣子的江边。 夜半时分, 明月高悬, 大江两岸只有汩汩的流水声和细风吹过大树时,树叶沙沙作响。 大江的江水混着泥沙,十分浑浊,即便是在白天,也浑不见底。然而,辛玉衍却像是半点也不介意,她甚至不曾抬手,仅仅是心念一动,身上就浮上了一层轻薄的灵力。她纵身一跃,落进了浑浊的江水里,那层薄薄的灵力便将江水彻底从她身上隔绝开来。 江水很深,尤其是大江的中央。辛玉衍脑袋往下,让自己一点一点地沉到江水的最底端,踩着因为江水的流动而泛起了厚厚一层泥沙的地面,如履平地。 浑浊的江水和江道底端不断随着江水扬起的泥沙阻挡着视线,使得在江底寻找一个本来就算不上是多大的匣子的任务,看起来似乎有些更为艰难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