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节
湛大方才听她说的话,也觉有理,正思量着如何跟族老们商议。从高姨娘手上接过那些写满字纸,笑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一看,却入神了。 原来朱绣把族志中记载的所有领恤银的丁口都列到一起。历年来,湛氏族中共有四十六户受恤,因何受恤,始于哪年,其父母妻儿名姓皆写在之下,父母高寿卒年,妻子改嫁与否,儿女嫁娶进学皆列的明白。另有亲兄弟人数、亲侄子侄女人数也作简单计数。 这些东西,有的是零零散散记录在族志上的,有的就得翻查族谱,难为冬子媳妇能耐心找出来,还罗列的这么清楚。湛大先还只赞儿媳妇心细,脑子也好使,可翻到后几页时,脸上就沉了下来。 高姨娘和胡姨娘早就被掰正的服帖了,这会儿看湛大的神情,就有些害怕,两个人悄悄往角落里挪一挪。 湛大且没功夫理这俩闲人呢,将前头的细录放下,只擎着最后几页,手来回抖几下那纸,严肃道:“冬子媳妇,这事非同小可,你没弄错?” 朱绣坐在下首,也正色道:“儿媳也怕错了,核对了好几遍,还把摘自族志或族谱哪处都记在各页的背面,以备查对。肯定没错!” 湛大一摔那纸,气道:“好呀,真好!儿郎们为族里流血用命,给妻小的几两银子都有人眼红贪墨!” 朱绣便不说话了,依她看来,说旁人贪墨,不如说其老父母偏心更准确。其实细想也能明白,这时候讲究“父母在,不分家”,孝顺是天大的事,若是谁家的老人犯了左,族里也很难管。 那些为族中做了贡献,丢命或残疾的,许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还有好几个亲兄弟姊妹。一大家子一处儿,族里给的恤银都是直接送去他父母手上的。有的人家,老爷子老太太心疼去了的儿子留下的那点子骨血,厚待几分,原也是应该的,孩子们承了他们父亲的遗泽,谁也不能挑剔。可有明理的就有糊涂的,有些老人家自觉得依靠别的儿孙养老,不免偏心别的房头,若是稍稍偏向也还罢了,孤儿寡母即便苦些也能活下去。 最怕的就是那种心全歪了的老人,尤其是去了的儿子屋里只有闺女的,那可真是泡到黄连水里了。受宠的那房只要推出一个儿子来说要过继给他叔伯,好叫他叔伯在地下能受香火祭拜,这话出来,那留下的闺女一辈子就赔进去了,嫁人不是为她自己或是寡母,反倒是为了堂兄弟的前程作关系。先前说族谱中记载的那个逼死弟媳妇的,就是如此,长房不仅把恤银贪了,还圈着守寡的兄弟媳妇和小侄女日日作活计,更有甚者,要把小侄女嫁给一个大她三旬孙子都抱上了的老鳏夫。她寡母为这寻了短,才闹得叫族里插手。 虽说把长房一家都出了族,可好几年外头没听到一点风声,要说没有上头的两位老人参与,谁都不信。只因那家老人儿辈分高,且老迈的没几年活头,族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像他们追究。族里发嫁了那小闺女,那女孩儿也恨上了湛家,朱绣想起大嫂子曾经说过的话,那女子自出嫁后,就与母族断了联系,再没有回来过。 湛大闭了闭眼:四十六户受恤的,总共有一百零三个子女,其中儿郎六十一人,闺女四十二人。儿郎里进武学的只有七个,进湛氏蒙学的也只二十人。闺女更了不得,光夭折的,就十一人;其余三十一人,足有六成十五就外嫁了,婆家更是千奇百怪,连作小的都有两个。 武学还罢了,那是要花许多银钱的。只因湛氏子孙多在行伍里吃饭,才常有人家把孩子送去武学,像湛冬,不仅入过武学,还专门拜了武师傅,这原也得看各家的财力。可这入蒙学的比例就忒低了,要知道湛氏的蒙学可是不要束脩的,族里的小子们只要愿意学,都可以就学,只抛费些笔墨纸砚罢了。湛氏的家塾只启蒙用,寻常族人大都会把儿孙送去念二三年,好能识的几个字,行走外头不至于连个契书都看不懂。 祖辈好几代下来,湛氏在祖茔附近置下许多的田庄地亩,这是祭祀供给之用,就是日后获罪败落了,因历朝历代都有这“凡祖茔祭祀产业皆不入官”的规矩,这些祭祀产业并不会被抄走,是一族的根基后路所在。湛氏的家塾就在此处,族地里每年出息的钱粮,不止能供给族里放恤、立学、奉养孤寡,还能抽出一笔奖励上进的年轻儿郎们。每年岁末,更会每家每户的发几两节钱。 况且湛家的族地,都是佃给自家的族人种的,收的租子也比外头低一成,族地都是上等田,只这一成,就是一笔不小的进账。是以,湛氏族人,穷苦落魄的极少,每家或多或少都有点家底儿。 可就是有家底儿,六十来个小子只有三分之一的入了族里的蒙学,其余都早早讨生计去了。儿郎们都这样,更别提闺女们。这说明什么,说明族里每年拿出几百上千的银子,养肥了吸血的蛀虫,却没护好这些失怙的可怜孩子。 朱绣指了指最末的那张,只道:“外嫁的女子,族谱上只记载了她们的夫家名姓。这丈夫的年龄、婆家家境,还有是否有嫁妆以及多寡,都是我向大嫂打听来的。只是些太早了,大嫂也没听说过,是向六婶问的。我整理出来之后,大嫂帮我一一向族里伯娘婶母们核实过,能作得准数。” “两个给人作小的姑娘,是离得挺远的一支,是一家子的姊妹。因族里定下的规矩,这恤银在其父母亡故、儿女嫁娶之后就不会再给,这家老人早去了的,只有这两个姑娘跟着叔婶过活,是以这家把两个姑娘留的老大,不肯发嫁。里头的姐姐二十二,妹子十九岁的时候,族里修族谱,他们家才急急忙忙打发这两姊妹出门子。才开始还瞒着说嫁去了她们婶子娘家,谁知过了几年,才露出来原来是卖给富户作小了。大嫂子说因时过境迁,族里只罚了这家子三年不能佃族里的地,不能领年节银子……” “混账!这样黑心狠毒的,就该逐出族里去!”湛大气的直运气:“没得教坏了族人!” 朱绣摇摇头,因道:“爹,我原本想着等合适的时机再提。只是这次跟着相公出征的族人三死一伤,若不趁早先拟定了细章程,叫族里赶前头按旧例作为起来,岂不是横生枝节。也叫人不服。” 湛大道:“这战报上也有错漏的。我已同族老们说好,等冬子带着几个儿郎的骨灰回来,由他亲自去磕头报丧,那时族里再恤抚其父母家眷。你做的很好,若不是你心细,只怕老子轻易想不到这上头去……” 湛大说着,没忍住粗了口。 “依你想,怎么定细了规矩?” 朱绣见问,说道:“一是要人监管,每月每季每年,都有专人掌管监察之责,并要记录下来,以备后面查对。这监管的人须得公正严明,三四个相互掣肘,一年一轮换,如此周流,方能常保更周全些。二是细定了恤银和监管的则例。恤银分作两份,一份给其父母,一份与其妻儿。给其父母者只随其父母意思,只要老人家不受逼迫就罢。给其妻儿的,却要受监管:若其妻二嫁,这银子需得由族里监管着,只作养育孩子们的,账目要清晰,不合理处定然要追究;若其妻意欲守着,也可选择是否把恤银存放族里,咱们族里养着一屋子的账房,若要用,只管现向账房取去,并不多费很多事……三是根据各户的家境实情,作出划分恤银的标准来,父母多病、孩子多的,族里多给些并不为过。不分嫡支旁支一视同仁就是。四是……” 朱绣说了一通,湛大听得十分认真。 末了,朱绣笑道:“这是儿媳一点子想头,粗陋浅显的很。爹只听一听,具体的则例,还需得您和族老们商议。另外我想着,咱们家里每年也要出一笔银子给族里的孤寡老幼,只是这银钱好给,老人和孩子们却难以买的到急用合意的物事,反叫外头的商户蒙骗。况且多有族人在行伍里当差的,几日不能着家也是常事,咱们族人聚居的地方虽然还安全,却也离城远些儿,家用的东西,倒得赖着伯娘嫂子们走半日到城里镇上去买卖,很是不便利。倒不如借着这回,咱们家拿出一笔钱来,助族中在村子里开一个南北杂货铺子,卖些针头巴脑、布料棉花之类的,不为利益,只图个实惠便利。这买卖归于族中经营,只要监管的好,诚信实在,就是附近的村落也愿意去,这么着,不怕弄不长久。族里的小子们有那合适的还能练些交际应酬的本事。”省的一个个出去,不是憨实的,就是和自己的那个似的冷着一张脸,个个不善言辞。 湛大分外欣慰,抚掌笑道:“大善!” 湛大心道,儿媳妇心有沟壑,冬子这媳妇娶得好极了。不仅心细有巧思,更难得的是周全分寸。 她先前说的那些细例,虽对族里好,却免不了犯了那些藏有歪心人的利益;况且她说的那监管的法子,十分的怕人,不仅能用在恤银上,族里一切事物都可套上。若果真弄出这样一个监察的班子来,凭他是谁,就算是族长,也轻易弄不成鬼儿。这法子出来,对宗族极好,却也分薄了族长与族老们的权利。冬子媳妇只说恤银上的监管的事,不提别的族务,是她的分寸;想出这法子,却又提出自家出银子为宗族办个杂货铺子,上了紧箍咒又给个甜果子,这是她周全。 湛大心里得意,就要往外头去,与族老们商议。 朱绣见公爹的神色,因笑道:“那杂货铺子先前的备置,族人们若不嫌弃,儿媳这里却有些门路。当日舅舅陪送了我一条商船,那船不大,只能在运河上走,原是舅舅为了叫买南边时新的东西用的,并不为作买卖。快一年了,我也没用上,只叫跟着舅舅的商队罢了。虽尽晃悠了,但从福州到都中一带,船上的掌船和活计们却混的极熟了,各地产什么东西,哪里便宜实惠都知道些,尤其苏浙的土棉布、鲁地的棉花…都是家常用的。族里派人跟着活计们走一趟,内里行情也就尽知了,再不怕进货的时候被旁人诓骗。“ “等杂货铺子开办起来,还可在旁边的屋子弄个药铺,请两个老大夫坐诊。族老们年纪都大了,难保有个头疼脑热的,若是大夫就在家门口儿,就不怕耽误了,咱们也好放心。” 湛大把那纸揣在怀里,连道:“好,好,好!”这闺女随她舅舅,又会看眼色又机变。 恭送公爹出了门,朱绣像公公房里的两个姨娘点点头,扶着秋桂的手仍回后面去。 台矶下早有嬷嬷们等着,都忙上来,有在前头引路的,也有两旁和后面护着的,簇拥着朱绣,慢慢悠悠的走在湛府正中的甬道上。 厅里胡姨娘远远看着,忍不住羡艳道:“看咱们家大奶奶,真真是个金尊玉贵的主儿,多有福气!一进门子就当家,如今说的话叫老爷听了,都赞不绝口,只怕再过几年,族里的事她也能当三分家了。若是我有她一半的福气,折寿十年我也愿意!” 高氏听了,冷笑一声,刺道:“你想这么着,得不光你爹娘把你疼的像宝贝似的,还得给你生个好使的脑仁子!可你爹娘要是疼你,能把你许给个痨病鬼?你若是有脑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也不瞧瞧自个儿,黑老鸹比凤凰,你配不配和大奶奶比。” 胡姨娘嗤笑:“我是黑老鸹,我认!你比我能好到哪里去,咱们忘八别笑老鳖,都一样的人。我早认了命的人,不过是心里羡慕,嘴上就说出来。你呢,只弄温柔贤淑的做派,也没见你得着好呀,还不是一样都服了软的。” 高姨娘唾了一口,自己回房去了。胡姨娘甩着帕子,只跟在她后头踢踢踏踏的走。两个姨娘被收拾的怕了,早歇了兴风作浪的心思。如今一日长两日短的,竟是她俩个面面相窥的时候最多,渐渐就成了这样你讥笑我,我讽刺你的做派,偏还从不翻脸,只长日无聊打发时光。 朱绣往回走,秋桂小心搀扶着她,轻声问:“我记得奶奶当日整理出几张纸的细例法子,怎么不奉给老爷看?” 朱绣拍怕她的手,笑道:“你还记得?” 秋桂忙道:“怎么不记得,奶奶弄这个足费了半个月,所以我才纳罕。” 朱绣笑道:“给爹的,都是族志里或族谱里记载的,我不过是誊写到一处儿,归总了一番。这样的东西,拿出去,并不要紧。可我自己的想法,在咱们屋里怎么涂改怎么写都无妨,却不好拿到族里去现眼。我是个小辈媳妇,族老们认我是哪一个?公爹问话,我回禀了,这是正理儿,口头上说几句跟正儿八经写成条陈,可是两码事。傻丫头。” 其实依朱绣所想,本来还想提一提恤银里分出一份给丧夫的女人们的,可她思量再三,仍是按捺住了。这时候和后世不一样,在后世,直系亲属也包括缔结夫妻关系的人,可在当下,直系指的都是血亲。很多人眼里,奉养翁婆、生育子女的媳妇都是外人。 朱绣心想,自己说‘可让其妻子选择是否把恤银存放在族里’时,公爹应是觉察自己的意思了,依公爹有些任侠的性子,应是会同意。说到底,这时代对女子忒苛刻了些,若不说这条儿,那‘把恤银分作两份,一份给其父母,一份与其妻儿’根本是无用的。只要不分家,小家里应是无私产的,就算把银子送到孤儿寡母手里,只要公婆一句话,还是得原数交上去。可有了这一条,就是说族里同意这些特殊的小家有自己的私产,这原是她们的丈夫、父亲用命换来的,合该如此。 “只怕这法子出来,阖族的女人孩子都感激咱们家呢。”秋桂笑道。 春柳挑起眉心,仰着脸道:“可不止家眷们,就是老少爷们儿,心里也感恩呢。阖族的男人们,在京郊大营里当兵的,在衙门当差役的,还有五城兵、西北军里的,不知多少呢,都是拼命悍勇的差事,谁能保得住一世平安呢。若是这法子实行下去,就是死了,父母妻儿也不虑着被欺负,全没了后顾之忧,谁不愿意呢。” 秋桂挤眉毛瞪眼睛给她使眼色,春柳还纳罕,只道:“你作甚怪样子?” 秋桂耷拉下眉眼,为春柳时不时没脑子的行径哀叹,这没救了的。 她俩的眉眼官司,倒看的朱绣一乐,因向秋桂道:“无妨。我信你们大爷的本事。” 春柳这才反应过来,忙呸呸呸的吐口水打嘴,笑道:“我胡说的!” “菩萨在上,信女又胡说八道,罚信女一个月不吃肉!” 秋桂也道:“大爷和奶奶一世平安!” 朱绣才说了信湛冬的本事,没几天就打了嘴。 十一日,天降小雪。湛府正院里红梅绽放,开的极美。 朱绣坐在玻璃窗子处,一面看雪里红梅,一面向春柳和秋桂道:“一会子雪停了,咱们去折几只红梅来插瓶。” 春柳和秋桂相视一眼,都苦着脸瞅她那饱满如球的大肚子,打定主意今儿不叫奶奶出房门半步。却因少见朱绣这样有兴致,嘴里不劝,心里却暗暗祈求天公作美,雪千万别停,若是下的再大些儿,就更好了。 许是两个丫头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朱绣等了半个时辰,雪不仅未停,反而越发大起来。朱绣抬首看天,真如鹅毛一般飘飘扬扬,倒叫她想起她过门那日,上花轿的时候雪下的极柔极小,等下了花轿却变成了绵绵大雪。 正出神,院子外头突然传来声音,朱绣只见漫天大雪里,有个熟悉又陌生的昂藏身影踏雪而来。 第98章 生子 朱绣本以为久别团圆, 不是‘执手相看泪眼’,也该‘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可圆滚滚的肚皮挤在夫妻俩当间儿,叫湛东想拥她入怀都得再三斟酌角度。更别提才有点子脉脉温情, 肚子里的熊孩子就伸胳膊蹬腿的给了一下狠得。 湛东轻轻揽着她, 猛地挨了这一下, 轻贴着朱绣肚腹的窄腰铿的一下僵住, 身板硬的跟雁翎刀的刀背似的。 朱绣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摸摸肚皮,心道, 好吧好吧, 臭孩子, 大肚婆不配拥有浪漫。 “没事, 没事。他睡醒了伸伸腿。”原谅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傻爹吧。 湛冬望进朱绣眼里, 他在南边不透气的丛林里拼杀时, 每每有个歇口气的机会, 总想起这张小脸儿。那时觉得有许多话要跟小妻子说, 可终于能说的时候,却半句也说不出来了。只能道:“辛苦你了。” 臭孩子这一下还怪疼的, 朱绣没忍住龇牙咧嘴的吸了两口气, 还要没甚诚意的安慰臭孩子他爹。 这种快到日子的当头, 不敢离开主子身边的春柳和秋桂, 跟两根柱子似的站在落地罩两侧,面无表情的两两相视,却都分出余光来时刻注意着朱绣。朱绣龇牙咧嘴的样子被俩丫头都看在眼里, 春柳惨不忍睹的闭了闭眼,秋桂强忍住嘴角的抽抽, 都想:仪态,仪态!我的奶奶哟,好歹是久别重逢,至少收着点儿呀。 方还自以为能算得上贤妻良母那位湛大奶奶,此时且顾不得那些虚礼呢,柔情是柔情不了了,怒火已然高炽。 “我给你带的那些药,你没吃吗?”朱绣瞪着眼问道。 原是朱绣露出疼样儿,唬的湛冬赶忙小心翼翼的搀扶她。湛冬生的高大,长臂轻舒,一手托住朱绣的右胳膊,另一只大掌把妻子的小手握在掌心。朱绣的脊背靠着湛冬的胸膛,只觉得温暖可靠,扭头仰脸来端详两眼,脸上果然也黑了不少,才要开口说话,因着走动,手往上抓了抓,就握到袖口里缠着的纱布。 湛冬就见小妻子脸上登时就变了,停住脚,两个手掀起袖口往里瞧。湛冬说一句“无事,小伤”,就被小妻子凶巴巴的喝住了。 朱绣看了看湛冬的左手腕,包扎的伤口没渗出血迹来,左手活动还算自如,知道这伤不及经脉,暗暗松了口气。又拉过他的右手来,伸出左手以指肚轻搭其脉门,湛冬微微一挣扎,就惹来一瞥。 朱绣只粗粗一诊,心里就咯噔一下,这分明是重伤未愈、亡血过多的症候。 朱绣先前说相信湛冬的本事,一方面儿的确是湛冬武艺高性谨慎,另一面儿则是相信用翠华囊蕴养过的药材配就的那些良药。谁知才说下话,就被掌了嘴。 湛冬外面看着分明是完好无损的,按说有那样的金疮药,不是断胳膊断腿的大伤口,断不会出现失血过多的情况。这人现在稳稳站着,顶立于天地间,好像有他在,外面的风雪就不能吹入门一般。可谁能想到这就是个纸糊的老虎,身子虚耗的厉害,若是换做旁人,这样的伤病早该倒下了。 “无妨,我……”湛冬想解释,又词穷顿住。这原本也无话可解:他自然知道那些药都是绣绣的心血,不知费了多少心思才得来的好药。可上了沙场的人拼的就是勇和狠,一同奋勇杀敌的袍泽兄弟是左手的刀和背后的盾。没人能眼睁睁看着袍泽去死,那些药就是这么渐渐用完的。只有绣绣给的吊命的药忒珍惜奇效,况且沙场上并无这功夫给濒死的人喂药,倒一颗未用。 朱绣心口憋闷,她一个两辈子都没经过战乱的人,还是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些。“那些药比医帐里大夫们开的有效?” 湛冬点点头:“尤其是金疮药。湛淞失了左臂,营里的药根本止不住血,大夫要用火木烫上伤口。放在白瓶里的药能止住……”当时情况紧急,他们眼看着一个断腿的伤丁没死在战场上,却因熬不过滚火燎烧活活疼死。就是绣绣给的放在箱子里的好药也不能止住湛淞的血,药才敷上就被血水冲掉了,根本无用。湛冬只能寄望于单独搁在囊袋里的那几瓶药。 朱绣点点头,只是这样的伤,必然得耗费半瓶药丸碾碎敷在断口上,只怕后来湛冬自己受伤的时候,只有寻常金疮药可使了。 “放下落地罩的帐子,你们出去。”朱绣扭头吩咐春柳和秋桂。 春柳和秋桂相看一眼,忙不迭就解开幔帐,轻手轻脚的退出去,带上了门。 朱绣拉着湛东进了暖阁,立在熏笼边上。 “不用。伤已无碍。”湛冬看小妻子上来就扯他衣襟,想躲,又唯恐伤了她,只得轻轻扶住朱绣的肩膀,温声道。 朱绣道:“我不动,你自己给我看。到底伤怎么样了?”说着就扶着后腰,挺一挺肚子,大有以肚相胁的意思。 湛冬拗不过,只得宽衣,叫她看伤处。 他身上新添的伤痕不知凡几,有些已掉痂露出新长好的粉嫩的肉,有些还顶着硬痂。最严重的当属斜过腰腹的一处刀伤,这会子还用白布裹着,只那白布上透出暗红,就知这伤根本还没愈合。 “无事,别哭。因南疆太热,才慢些,回来都中,很快就能好。”湛冬拉起衣襟,小心用指肚擦掉泪珠儿:“莫哭。” 朱绣吸吸鼻子,冲外面扬声道:“去林妹妹那里,请林家的供奉李大夫过府一遭儿。开了后面的药库取几味好药作礼。” 这李大夫尽得他那位杏济堂里著书立说师傅的真传,尤其是开方制药的功夫,太医们都望洋兴叹。先前朱绣用翠华囊里的好药才请动这位大家出手,给湛冬带去的药丸就是出自他和其徒弟们的手。经前一回,也算有了点子交情,况且这李供奉十分直白:愿作林家的供奉,是因林家有钱,能任他抛费药材配药验方;允朱绣先前所请,也盖因朱绣拿出的许多上年份的好药叫他技痒。是以,以药材作叩门表礼是最合意的了。 “哎哟,这大白天的关门做什么?”大堂嫂披着灰鼠皮斗篷,带着观音兜,由婆子打着伞,到正院里来瞧朱绣,立在游廊上问。 “鑫大奶奶,雪滑难行,您慢些儿。”春柳忙赶上前扶她。 湛冬的大堂兄单名一个“鑫”字,故而大房的人都称她一声“鑫大奶奶”。因和朱绣院里的人都熟了,是以说起话来并不雕琢客套。她是生养过的人,这会子过来惹人嫌也是怕小两口久别重见,少不得耳鬓厮磨,冬小子年轻不知事,那军营里又是母猪赛貂蝉的,绣丫头的日子就在近前,这会儿最是经不得一点闪失的。 朱嬷嬷已是在近旁的院子安置的,府里上下都预备着朱绣临盆,方才湛大堂嫂就是与朱嬷嬷说话来着。湛冬方回来,就已先拜见过长辈。这娘儿们一处,见湛冬回了正院一会子还不去前头,心下着急。朱嬷嬷自己要过来瞧,被湛大堂嫂拦住了:“……您是长辈,你这样过去,就是无事,只怕也会臊着他们。还是我去,也不必进屋子,外头问候弟妹一句便是。” 大堂嫂忙叫住春柳:“好丫头,别湿了你的鞋。我从亲家太太那里出来,经过你们院子,白问一句,你们奶奶这会儿可好?六弟归家,原是大好事,只她是近日子的人,千万劝着你们奶奶,不许她悲喜过逾了。” 朱绣里面听见,少不得开了门,亲自来说话。湛冬亦整衣,出去见礼。 湛大堂嫂见他们很好,也放下了心,并不坐一坐,只略嘱咐关心几句,一径出院子去了。 这还只是头一份的打岔的,不多时,前院里湛大就使人来唤湛冬。还有各家亲戚故友,有打发人来问候探看的,亦有送问安帖子的。这些人里头,大部分门子上收下帖子就是,只还有一些,或是湛大的莫逆,或是湛冬的挚友,却是得劳动湛冬亲自见一见人,说几句话,才不负亲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