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这话一开始是当玩笑话说的,不过还真就有人当真了。播种的时候,有些人家故意流出来一两亩来中土豆红薯。就算不能种两次,收获上来自家吃也不会太亏。 种完了地,敖木是没太多心思打理的。村里有好心人上门来提醒该补苗了,敖木询问了一下怎么补苗,在家想了两天还是觉得辛苦,干脆请村里人帮忙弄一弄,他跟杨芜就站在地边儿学着。 时间一长,他们二人“城里大少爷”的名号也在村里头传开了。虽说知道他们是享福的命,可回村地不包出去,自己种还懒得搭理这种人,多少还是被人嘲笑的。 好在敖木也不在意。有空闲时间多在温室里泡一泡,多种一些水果蔬菜,对于他跟杨芜来说,不算太累,又不用晒太阳。他们也算是乐在其中。 后面的一个月里,敖珍过来了两次,看敖木家里过得好,看着也喜欢。 城里已经开始慢慢恢复了,乡里的集市也开始恢复了。 敖木跟杨芜去过集市两次,有兴趣的东西不多,倒是看见有卖家禽苗的,家里正好没有鸭子,就买了三十只小鸭子回去。还有鹌鹑,瞧着不大下蛋也小巧。杨芜看的是在新鲜,就买了三十只连同笼子一块拉回家里当鸟养着。 家里的日子逐渐规律起来,这时候,敖木接到了法院的通知,二次开庭开始了。 敖木将手头上的活安排好了,直接开车去了法院。这一次刘三儿依旧没有出现。不过这并不影响庭审。 而这一次,也直接做出了审判。 敖木的指控成立,根据刑法和民法规定,判处刘三儿行政拘留14天,罚款5000元,赔偿敖木损失1346.5元。当庭生效。 刘三儿知道今天庭审,心里虽说有些忐忑,但也没觉得自己会出什么事。就算判他赔偿又怎样?他赖住了,谅敖木也拿他没办法。 在刘三儿的认知里,不论是讨债还是讹钱,凭自己手段拿到钱才叫真本事,去打官司维权的都是怂蛋。你认准了不给钱,谁也管不着。 所以当警方到来亮出居留证的时候,他本人是懵逼的。 刘三儿的亲属得知了这件事后忙要到了敖木的电话,他们也没想到这么个小事竟然有这么严重的后果。 他们眼里,这种事道个歉最多赔两个钱就过去了,怎么还给抓起来了? 敖木耐心给他们普了个法,行政拘留是法院判下来的,跟敖木自己没关系。是他自己诈骗,而且那么大的数额。没判刑已经是法官仁慈了。而且拘留跟判刑没关系,纯粹是小惩大诫,出来以后没什么影响。 得知此事以后,刘三儿亲人们也放下了心。其实他们也有些看不上刘三儿。只是终究是一家人,骨肉血亲的。看不上是一码事,人要出事了该帮还是要帮。 这种血亲枢纽绑在一起,有好处,也有不方便的时候。究竟利弊哪个更多一点,也没人说得清。 十四天以后,刘三儿缴了罚款,他仅有的存款也基本见底了。 然后就是敖木的追讨赔偿。刘三儿刚要将人拉黑,就得到了敖木的最新一条提醒。 “这个赔偿是法院判下来的。是有法律效果的。如果你真觉得拘留所里的日子十分舒服的话,这笔钱你大可赖下去。” 第21章 随后过了两天,敖木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加了好友以后,对方发来了转账,正是法院判的赔偿款,一毛钱都没差。 敖木回了个收到。 然后转头打开支某支付软件,打开公益页面。看见了灾区重建募捐,直接将这比全一毛不差的捐了出去。然后截了个图发了个朋友圈。 “不差这钱,差的是这口气。法院给了公正的判决,这个钱我就不留了。” 现在信号不是很好,不过也不缺每天几次刷手机、耐着性子看最新情况的人。已经很少有人发视频的,因为一张照片加载出来都需要很长时间。 不过好在流量上的资费给调整了,虽说很慢,但一个月最多花几块钱的流量费,还是很让人满意的。 村里大队和村里的两家小店有发电机。所以玩手机的人会拿着充电宝过去充电。充满一个给一块钱。在家里完全断电的情况下。这个价格也是相当优惠了。 虽说敖木的这个朋友圈看到的少,可村民们走街串巷,没两天就知道这件事。 由此也看得出来,敖木是真的不缺钱。之前关于敖木得理不饶人趁势讹钱的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了。 当然,对此事村里人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年轻人们佩服的居多。因为就算是知理懂礼的,也没有敖木这样的魄力说告就告。因为告了以后不光容易被邻里说成不近人情,若是遇见个疯子报复怎么办? 老人则是看重人情更多。住在一个村子里,应该明白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 敖木哪里会管他们?这事解决了,纠缠了小半年的矛盾也就结束了。敖木倒是再也没见过刘三儿,他也不会刻意去关注。 日子继续过着,地里头的玉米苗越长越大,又到了除草的时候。 敖木中的比同村的人早很多,不过杂草长得差不多快。眼看着杂草越长越大,就需要除草了。 有好心人过来跟敖木提一嘴,敖木道了谢后邀请他帮忙除草,价钱好说。随后敖木站在地头头,看着那人开着拖拉机在自家地头上来来回回的用药泵撒药,看的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