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文学网 - 玄幻奇幻 - 伴我秦时在线阅读 - 第九十二章 千丝万缕

第九十二章 千丝万缕

    赵伍回到中军帐中,此时已经不复吵吵嚷嚷的模样了,在座的诸位年纪都不小了,此时已经是深夜,一个个都找了地方席地而睡,要不是赵伍有言在先,恐怕他们早就回去。

    赵伍也不像这么晚了还打扰人家,可是时不我待,现在耽误一晚上,明天就可能耽误一天。所以无论如何,天亮前必须得出一个计划,才能及时把力量动员起来。

    水工白庸年纪最轻,精神最足,所以睡得也最浅,此时听见脚步声,已经醒过来了。见着了赵伍,立刻站起身来,道“赵侠回来了。”

    赵伍笑道“我这年纪轻轻的,当不起侠的称呼。以后不要这么称呼了,受之有愧。”

    白庸摇头拒绝道“这是大梁城百姓对赵侠的期许。赵侠愿意救民于水火之中,就可以称侠。除非你不愿意接这个担子,要弃我们而去。”

    赵伍苦笑一声,不再说这个话题,道“我要听他们计划,才好做统筹的安排。既然你对大梁城这么熟悉,不如做我的副手,也好协助我。”

    白庸有些迟疑,“这样行吗?”

    赵伍道“有什么不行的?这时候叫赶鸭子上架,不行也得行。而且干这个事儿,就得当仁不让,我不是也上了吗?”

    白庸点了点头,道“我愿意为大梁城出力。”

    赵伍道“好,先叫醒他们,咱们一个个的开始捋。”

    赵伍再一次以头抢地。大梁城就这么大,时间就这么多,还有这么多事情跟线头似得缠绕在一起。每一个都得办,每一个都得办好。刚刚进来的一个个都是头发都白的人了,人家慷慨激昂立下了雄心壮志,怎么也不能泼冷水,赵伍也只能一个个地听汇报,然后笑脸迎送。

    好容易见完了这这那那,造船的,建寨的,还有织布的,做菜的,大梁城真成了一锅乱炖,赵伍也得把他们分开来,不这样做不到资源最大化,不这样救不了满城的人。

    赵伍还是抖擞精神,决定到外面走一走。今夜没有月亮,星星就显得尤其明亮,此时真的是万籁俱静了。谁也没有想到不久前在玉泉山发生了生死的战斗,不久前这座大帐还是人声鼎沸,在吵吵嚷嚷中决定了一整座城百姓的生死走向。

    赵伍觉得很遗憾,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居然没有秦时标志性的那一轮明月,只有漫天星光相伴。赵伍瞧着天上的星光点点,心情确实平静了许多。

    赵伍自嘲了一下,明知道我专业学得不好,还非要考我多线程。老天爷,你的恶趣味我已经感受到了。

    赵伍在外面转了一圈,正待要回去,听见了脚步声从后面过来。回头看时,原来是白庸提着灯来了。

    赵伍笑道“刚才百工的人都有话说,你负责的水工作业其实是重中之重,怎么没见你多说一句话?”

    白庸道“响鼓不用重锤,什么事情重要,赵侠心里其实都有数,其实也不用我们多强调。”

    赵伍笑道“我的记性可是很差的,没人提醒,说不定真的会丢三落四。”

    白庸也笑道“咱们人多,有时候是吵了一些。可这个时候,你要是真丢了东西,咱们也能捡起来。最重要的是大家心往一块使,结果就不会太糟糕。”

    赵伍道“白先生明见万里,可以做我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赵侠教给我的更多。不过”白庸话语一转,“这是儒家孔子的教诲,赵侠好像是道家的弟子,这里用倒是不贴切。”

    赵伍摇头道“有什么不贴切的?孔子治国的那一套确实是有些不合时宜,不过他待人处事的原则,还是很值得学习的。当然了,道家的学问自然是一等一的,可也未必都对,咱们也是‘其不善者而改之’罢了。”

    白庸道“赵侠这么小的年纪,就能不拘于一家之言,实在是难得。当今世上,儒墨并称为当世两大显学,墨侠和儒侠的名头如雷贯耳。如今看来,道家侠客也是独领风骚,不弱于人。”

    赵伍呵呵笑道“咱们要是这么互相吹捧可就没玩了啊。老实说我道家的经典学得还不怎么到家呢,再谈下去可就要露馅了。不过话说回来,我对先生的也很好奇,如此才具,居然被困于城南陋巷,实在是匪夷所思。”

    白庸苦笑一声道“这确是有难言之隐。”说罢叹了一口气道“说起来我不多嘴也是有原因的,祖上曾经为此吃过大亏,后患流传几代。”

    赵伍道“既然不方便,就不用多讲。咱们交朋友贵在交心,也不一定要把祖宗八辈都拿出来晒晒。”

    白庸道“没什么不方便的。老实说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更加得说说了。也好叫别人评评理,到底是谁的错。”

    赵伍哦的一声,顿时来了好奇心“愿闻其详。”

    白庸缓缓出了一口气,道“我家先祖曾经是营造大梁城的大匠。当年先祖利用周遭水网密集的交通优势,举国之力,耗时十载,督造了这座当时的中原第一重镇,风头甚至盖过了齐国的都城临淄,堪称为第一城也不为过。只是福兮祸所依,如你今日所见,大梁因水而兴,也要因水而灭。”

    “当时正值大梁城督造完成。魏王大喜,本来要重赏先祖。但是先祖在大梁建成之后,理所当然地要为水攻而忧心。而这一点,由于受地理限制,几乎是无解。先祖出于尽职尽责的考虑,向魏王上了一道奏章,重点提到了此事。”

    “当时魏国国力如日中天,只有他打别人的份儿,六国谁敢招惹魏国?而且大梁城宏伟坚固,水陆交通又很便捷,魏王早有意迁都,先祖这时候上这道奏章,自然大大扫了魏王的兴。一国都城要是遭到水攻,那岂不是说魏国要亡国了吗?魏王大怒,下令道如果真的有那一天,就从你们家开始。魏王惩罚先祖的后世子孙,都要居住在城南之地,不得擅离。就这样,限制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