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谋在三国在线阅读 - 第六十九章 开言纳谏的灵帝

第六十九章 开言纳谏的灵帝

    “玄甫老弟,方才见你左顾右盼,可是欲寻故人?”

    “非也,权且无聊,四处寻些趣事而已。”

    “哈哈哈……在如此时刻能说出无聊之人,非玄甫莫属啊!怎得,玄甫可是寻得何等趣事。说将出来,图此一乐啊!哈哈哈”曹操是不相信吕恒只是为了寻乐子的,毕竟今天可是大朝会,哪有人会抱着寻开心的想法来啊!可是事实上,吕恒方才是真的在寻开心。

    见曹操如此,吕恒只能将自己看到的情况大概说了一下。还别说,还真让吕恒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蔡邕这个大儒,竟然会去拍何进的马屁。当然这种事情,吕恒是不会说出来的。真有的趣事,只是一些地方官员发生的。比如一个长江南的官员,吵着口地道发言,竟然与其他人相谈甚欢。更有趣得是,有两人官职品阶基本一样,在外面争着一块石阶。

    见吕恒说的有头有脸,曹操不得不相信吕恒所说。又等了大概一个时辰,才有宦官提醒朝会将开,朝臣各回己位。吕恒因为官职原因,所以不能跟着曹操过去。左右看了看却发现,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去哪!

    好在吕恒脸皮够厚,一路问一路找,不一会便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刚刚坐定,便感觉有人拉自己,转身看去,却是刘备。回头看去,见竟然是刘备,往刘备后面看去,竟然没看到关张二人。心中不由得意(哈哈,今天你们哥仨可是终于分开了!)

    “玄德兄,你早何时出发来此啊!我可是起了个大早,谁知上了路却看到一路的朝臣。可真是‘莫道君起早,更有早行人啊!’”

    正在吕恒侃侃而谈之际,旁边走来几名持戟侍卫。毕竟在如此场所,吕恒竟然敢如此喧哗。不引来侍卫才是有问题了。刘备见吕恒竟然惹来了侍卫,赶紧起身对着侍卫一拜。随后几番说辞,好不容易才糊弄走侍卫。吕恒顿时感觉丢人了,用谢意的目光对着刘备点了点头,随后安然静坐。

    不一会,便听远处传来一声通报“陛下驾到!”这次吕恒学乖了,看着旁边众人的举动,自己在一旁学着做。只见现场,并没有出现后世电视剧里面的“三呼万岁,随后跪地等平身。”附近的众人,仅仅是站起了身,将头低下,目不斜视。吕恒跟着众人有样学样的低下头,目光看下前面那家伙的屁股。

    不一会,便听到悉悉索索的声音路过。又过了几分钟,听到一中年男声,轻轻的说了句“坐”。随后刚刚的声音再次大叫道“陛下赐坐,坐…坐…”声音一声接着一声从大殿传出,一直传遍整个朝会现场。随后众人便呼呼噜噜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陛下有旨,今日再开朝会,一为黄巾,二位天下治平。今黄巾已定,群臣皆需献策,以平天下百姓之治。”

    吕恒刚找了个舒服的姿势,猛然听到,灵帝好像要在场每个人献策,用来平定天下乱象。(灵帝是吃错药了?还是一下变得贤明起来了。)不管其它人想法,反正吕恒认为灵帝应该是在作秀。至于作秀的目的,当然是不用他自己下罪己诏了!如今天下纷乱,虽然主要原因不在灵帝,但是他自己是有莫大干系的。如果不是他任用宦官,打压世家权贵,也不会导致大汉各处的暴乱发生。

    本以为灵帝只是让殿里面的大臣,随便提一些建议。谁知道,没多久便有小宦官为每个人送来纸和笔。要知道这个时候的纸还是很难得的,今天在场的起码有大几千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哪的多少套器具啊!不提纸张,光是笔墨就得不少啊!

    拿到的人冥思苦想,没拿到的却在互相交流。吕恒见现场可以谈论,便转过头看向刘备“玄德兄,陛下这是要做什么?不知玄德兄是否准备献策?”

    刘备见周围并无侍卫阻拦,便开口道“先生此问,可是问错人了!在下不过一草莽之人,如何知晓陛下想法啊!就是在下想献策,也想不出治国大策啊!若是让在下上阵杀敌,没准刘某还能领兵上马。”吕恒听刘备回答,登时感觉问错人了。悠悠一叹,准备转身自己考虑。

    还未转身,便发现小宦官已经发到自己这边了。接过纸和笔,吕恒准备随便写写应付了事。毕竟灵帝什么德行,作为一个穿越人士,吕恒是再清楚不过了。刘宏在位20年,是宦官在汉朝历史上最长的统治时期。宦官的编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而且它们在灵帝时代更是有增无已,灵帝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册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称“十常侍”。建宁二年(169年),在宦官曹节病重时灵帝以其为车骑将军,他死后又追赠为车骑将军;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赵忠为车骑将军,负责对讨伐黄巾的将领论功行赏。

    刘宏执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节深受他信任,后来王甫被司隶校尉阳球害死,曹节逝世,张让和赵忠便成了刘宏宠信的宦官,刘宏甚至将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见对宦官的依赖。宦官们在雒阳修建的宅邸非常高大,有一次,刘宏到永安候台登高观看雒阳城。宦官们请中大人尚但进谏:“天子不适合登高,登高则百姓离散。”刘宏居然听信,便作罢。

    刘宏在位的另一项创世之举,更是骇人听闻――卖官鬻爵。光和元年(178年),刘宏在其母亲董太后和及常侍们的教唆下,又尝试卖官。朝廷公开宣布可花钱买到自关内侯以下至光禄勋下属虎贲、羽林等部门职位;卖官的规定是:地方官比朝官价格高一倍,县官则价格不一;官吏的升迁也必须按价纳钱。求官的人可以估价投标,出价最高的人就可中标上任。除固定的价格外,还根据求官人的身价和拥有的财产随时增减。一般来说,官位的标价是以官吏的年俸计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标价是二千万钱,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标价是四百万钱,也就是说官位的价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万倍。段颎、张温等人虽然功劳很大,声望也很高,却也都是先交足了钱,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后来更变本加厉,以后官吏的调迁、晋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须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标价,也就是说,官员上任要先支付相当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许多官吏都因无法交纳如此高额的“做官费”而吓得弃官而走。

    刘宏成年后,设置西园供自己享乐,灵帝将卖官所得收入用于西园的建设。中常侍吕强进谏:“天下财物都是陛下的,何必还分公和私?”刘宏不听。卖官的政策一直持续到刘宏逝世。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十一日(5月13日),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刘宏一生几乎败坏了东汉的所有元气,估计唯一优点就是其喜好辞赋,作有《皇羲篇》、《追德赋》、《令仪颂》、《招商歌》等。他作为皇帝对于天下唯一贡献也只有文学了。

    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刘宏根据此前杨赐、蔡邕、马日磾、李巡等人的建议,下诏命儒学大师们校正《五经》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将其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外,使后来的儒生晚辈,都以此作为标准。石碑刚竖立时,坐车前来观看以及临摹和抄写的,每天有一千余辆之多,填满大街小巷。

    熹平石经的刻立为读书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并开创了中国历代石经的先河,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对印刷术的发明也有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