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页
书迷正在阅读:那头三千岁的狼崽子被我讹上了、在选秀综艺被迫当海王、快穿之拯救治愈、男主他非要反派HE[穿书]、穿成三位大佬的狗子、渣攻甜宠白月光[快穿]、民国设计师[穿书]、穿书后我把剧情弄崩了、听说我和暴君在一起了[重生]、穿成猫咪后我和影帝锁了
在苏虞兮身上根本没有骄傲这种东西,虽然她有骄傲的资本,而是她始终平静的平视着你,看待所有人都像一个工具,因此她在对人说话的时候,更像是对机器说话,没有感情,没有喜怒。 即使汪栋梁自觉和程晓羽关系十分不错,对他们两兄妹也是忠心耿耿,也并没有换来苏虞兮的另眼相看,不过汪栋梁也没有什么不满,毕竟苏虞兮不仅从来没有亏待过他,公司给予他物质条件,已经多到他不敢想象了。 如今在四九城里,他汪栋梁也算是一号不大不小的人物。 他现在也习惯了苏虞兮的做事风格,不过他更喜欢程晓羽在的时候,那时候苏虞兮明显的更……应该用什么词形容? 柔软——对柔软一些。 这叫汪栋梁记起了一句话:“一旦有了爱,可以帮助你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伸向你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把自己最柔软的部分暴露在外。” “只有她的哥哥程晓羽才能触及到她的柔软。”汪栋梁心里感慨,但他实在想不明白感情如此好的兄妹怎么会分开,莫名的他心里一惊,觉得自己想多了,想到了不应该想的事情。 汪栋梁立刻暗骂了自己一句,然后这句话在心里又变成了一句:“可惜。” …… 对于苏虞兮来说,许佳诚是无论如何都要跨过去的一关,如果得不到许佳诚的帮助,迟早“兮羽”都要被五马分尸,对“兮羽”虎视眈眈的人实在太多了,因为它实在太过耀眼。 但如何在不让出控制权的情况下赢得许佳诚的背书,这实在是件很有难度的事情,虽然自己和许沁柠情同姐妹这是一点可以利用的因素,可这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毕竟她不是许沁柠。 利益,只有充足的利益,才有驱动人们的魔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极其的残酷,却异常的真实。 不过还有一个人是不真实的,是梦幻的,那就是程晓羽。 苏虞兮思虑了片刻,联络了远在硅谷的胡卫军,她要知道“兮羽手机”的研究进度,此刻兮羽的手机基于诺基亚塞班操作系统的ROM已经出了完整版本,已经在做测试。 而程晓羽特意提出来的“指纹开锁”黑科技,那家拥有专利的公司,已经提前被“兮羽”买了下来。 至于硬件更好说,做出外形设计之后,根据性能要求拼凑就是,虽然拼凑算不上创新,但是为了抢占智能手机这块肥肉,只能先这样,在慢慢去搞研发。 叫苏虞兮有些犹豫的是,“兮羽”究竟要不要砸大价钱研究手机芯片。 从长远来看,当然是有必要的,但要追上目前主流手机芯片,美国高通和华夏联科实在太难了。 暂时抛开这些难以抉择的事情,苏虞兮认真听取了胡卫军汇报过研发进度之后,叫他明天叫人送一台样机过来,她准备拿上这个去和许佳诚谈判。 胡卫军应了声好,便挂了电话,苏虞兮从来不和任何人寒暄,知道苏虞兮存在的高层全都知道。 打完电话,苏虞兮低头看了下时间,起身准备去学校接小芝妍,平时都是保姆去接她的,但是今天学校要找家长谈话,苏虞兮不得不亲自去一趟。 第1056章 虞美人(二) 以前小芝妍开家长会什么都是汪栋梁代替去的,但自从苏虞兮经常待在京城,小芝妍又升入了初中之后,她的学业问题就交给了苏虞兮。 毕竟汪栋梁现在也很忙,并不能兼顾到一个小女孩的成长。 现在小芝妍和她奶奶跟苏虞兮住在一起,自然是给苏虞兮管好的多。 小芝妍就读的学校是京城最好的人大附中,她成绩非常好,汪栋梁又找了点关系,才得以进来。 不过这个最好是指的教学质量和升学率最高,若要是权贵们,自然是读景山学校、101中学、八一或者四中了,因为权贵们对成绩并在意,所以完全不需要去读人大附中这种学业和考试繁重的学校。 到是读人大附中的有点小钱的人比较多,每个对人大附中略有了解的人都清楚,这个学校和别的一样,是收钱的,而且绝不少收。 当然表面上人大附中是不会收不该收的钱的,赞助费可以不以赞助费的名义收,那可以叫教育捐赠。因此,人大附中账面上绝不会有所谓择校费,赞助费,所有的进账都会有体面的名义。 因此人大附中有不少通过这样特殊渠道进来的同学,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来历也有些龙蛇混杂。 其实苏虞兮之所以替小芝妍选择读人大附中,并不是因为人大附中的教学质量有多好,而是因为这里离她上班的中关村“兮羽”总部最近,方便她在保姆没有空或者休息的时候接送。 苏虞兮开着她继承自程晓羽的小迷你,从公司地下停车场出来,拐上中关村路直接走不到两公里,过一个十字路口就到了人大附中。 九十年代京城最强的是清华附中,但自从人大附中出了一个女强人校长刘雪华,就开始滚雪球似的成长为京城升学率第一的中学,霸占京城第一中学的头把交椅多年,因此这个学校的学生和老师都有一种类似复旦附中的骄傲感。 但就苏虞兮看来人大附中和她的母校复旦附中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复旦附中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不误,并且还比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偏重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