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文学网 - 都市青春 - 廉吏能臣34集电视连续剧在线阅读 - 第四集

第四集

    1、崇安南城门 日

    天刚朦朦亮,城门旁除个别早餐店及进城卖菜菜农外,冷冷清清。此时,赵抃和毛彦志骑着两匹马,随后跟着一辆载着赵抃家眷马车缓缓地驶出了城门朝南方而去……

    (字幕打出)庆历三年(1043) 崇安县南城门

    (旁白):“一道圣旨,三十六岁赵抃从崇安知县被调到宜州(今广西宜山)任通判。于是,赵抃携带家眷悄悄地离开了崇安县前往宜州赴任……”

    2、路上 日

    赵抃与毛彦志并排骑着马由远而近走过来,载着赵抃家眷的马车紧跟而上,车后扬起了一阵阵尘土……

    毛彦志不解地问:“抃兄,我们为什么要提前一天,悄悄离开前往宜州赴任?”

    赵抃解释道:“为官一任当造福百姓,我们离开百姓万人空港欢送。彦志啊,我们别麻烦崇安百姓了!”

    毛彦志重重地点着头:“抃兄,真是爱民如子啊!”

    赵抃:“公兼而有之,不几于全乎!”说着,他两腿一夹马儿飞奔往前而去……

    毛彦志一鞭,马儿紧跟而上,马车也随急紧跟,公路上扬起一串长长的尘土……

    3、龙江边 日

    青山绿水,山峰秀气,一条滚滚江水缓缓而下,两岸石林错落,瓦蓝天映衬在江水里一片澄碧……

    赵抃一行来到江边,他和毛彦志下得马来,夫人带着儿子也下了马车,赵拊、赵扬背着琴带着鹤走过来,众人一起来到江边捧水洗尘……

    毛彦志道:“抃兄,我们已经进入宜州境内了……”

    赵抃点点头:“这条江就叫柳江,这里是柳江的上游叫龙江。”

    夫人望着一片郁郁葱葱的稻田道:“老爷,你看宜州这片稻田,长势喜人,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宜州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

    赵抃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真是光阴如箭,离家转眼已经十年了……”

    “是啊, 儿,?儿,奶奶都没有见过。”夫人道。

    赵抃感慨道:“也不知娘亲身体是否康健?大哥,二哥他们都好?今年收成如何?”

    夫人连连点头,道:“老爷,虽然有时收到家书,总是叮咛关切之音,平安相慰之言。可这些都无法抚平老爷对娘的牵挂之情,思亲之苦。”夫人理解丈夫的思娘之情,便说:“老爷,我看不如将娘亲接来宜州……”

    “知我者,夫人矣!”赵抃不能再等待了!他转身对毛彦志道:“彦志,到宜州后稍作安顿,你立马赶回衢州,小心迎护姥娘来宜州。”

    毛彦志重重地点点头:“放心吧,我一定小心护送。”

    “拜托您了!”赵抃感激道。

    (旁白):“赵抃一行到宜州后,稍作安顿,毛彦志即刻动身赶回衢州,迎护小徐氏去了……”

    4、常平仓 日

    正值青黄不接之时,赵抃带着属下对州府的常平仓检察储粮情况……

    常平官打开粮仓,一股浓重霉味扑鼻而来。赵抃随手抓起一把稻谷,放手心稍用力搓了搓,几粒谷子即碾碎呈粉末状,赵抃细看了片刻,便问道:“这些稻谷何时入库的?”

    常平官晓得遇上懂行的官员,便如实相告:“回大人,都是四年前入的库。”

    “四年前?”赵抃追问了一句。

    “是的,”常平官点着头说:“尽管年年翻晒,但此地暖湿多雨,早已成陈谷了。”

    赵抃默默地点了点头。

    5、府衙 日

    赵抃回州府急找知州商议……

    赵抃道:“常平仓稻谷入仓四载,早已陈霉,须换新谷。”

    知州相告说:“朝廷规定,常平仓粮食存放三年后即作耗处理,去年本该更换,可州府无钱贱买新谷,只好耽搁下来。”

    “今岁如何是好?”赵抃若有所思问道。

    知州无奈地说:“州府钱库空虚咋办?”

    赵抃道:“如此拖下去,常平仓粮食报废不说,后患不小呀。”

    知州默默地点着头。

    赵抃建议道:“去岁受灾,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部分乡民开始借贷购粮。不如本州向朝廷上报,开仓赈灾,置换稻谷,可否?”

    “如何置换?”知州一脸惘然地问道。

    赵抃道:“如今本府将粮食借于缺粮农户,等新谷收齐后加一成归还常平仓。”

    知州听后点点头,但又提出了顾虑:“办法好虽好,可农户到时不还如何是好?”

    赵抃胸有成竹地说:“农户借高利贷需按一至两倍归还,衙门只加一成,更为实惠。再五户借粮户之间相互担保,应无须担忧。”

    “好,好,”知州一听连声叫绝:“就这么定了! ”

    6、大街 日

    衙役敲锣张贴州府告示……

    “——,——,”衙役喊道:“皇上有旨,放粮赈灾啰——!”

    衙役在墙上贴上告示,百姓纷纷围上前观看……

    (旁白):“半月后,朝廷回复,宜州放粮赈灾立刻启动。知州贴出告示:三日之后,在常平仓门口开仓赈灾……”

    7、常平仓 日

    清晨,常平仓门前早早地聚集了来自州府各地的百姓,他们提篮、挑箩、推车挤挤挨挨,将仓门挤得密密匝匝……

    这一天,州府上下所有人员都来协助开仓赈灾……

    百姓们按次点名画字,搬粮称谷,秩序井然……

    突然,队伍中一阵骚动……

    有人喊着:“不可欺辱老人家。抢着插队,讨这个便宜作甚?”

    “有你啥事,给老子一边歇着去!”一个阿混对着那人喊道。

    “啊呀,你这无赖,我们大伙儿就不答应怎的!”说着,此人也不示弱便喊道:“官差大人!官差大人!”

    维持秩序的兵士拨开人群,见一位老人已跌躺在地上,蒲篮甩在一边,蓬头垢面,佝偻着身子直哼哼……

    兵士一看,那小子也斜着眼,抄着粗膀子正要插队……

    此时,有人在队伍里喊道:“这个阿混,没爹没娘,是宜州城出了名的无赖,见官衙放粮,也来蹭些对付眼前饭食。”

    众人见官差到场,赶紧搀扶起老人,让他坐在地上,搓抚揉摆照顾着。一个年轻兵士一把抓住阿混的衣领,喝道:“大人交代,依次排队,老小无欺。你,霸道欺老,官府可无粮借与你!”

    阿混一听官府不借粮他,索性闹腾起来:“要不借,都没得借!”他对着借粮队伍大喊着:“你们全给我散喽!”

    阿混见众人怒目相向,索性张开大手掌,嘿呦一声,用力推搡起来,呼啦啦队伍被全散倒了……

    (旁白):“那个年轻兵士是刚招募入府的衙役,爱打抱不平,瞧这阿混不仅不听劝,还要横,于是他……”

    年轻兵士便一拍腰上的大刀,威吓道:“你,犯了众怒,扰乱朝廷赈灾秩序,当心押你下狱!”

    阿混撒泼,大喊大叫:“你今日要么借粮与我,要么押我下狱,别的本大爷一概不受了!”

    年轻兵士不想与他纠缠,便退一步说:“老实到后面排队去,这事就不与你计较了。”

    阿混一看他软下来,反而变本加厉:“本大爷今日插队就插定了,要么送我去牢房待着也成!”

    年轻兵士一下被阿混激怒了,嗖的一声拔出刀来,对着阿混道:“放粮赈灾,朝廷大事,如此胡闹,必不轻饶!”

    “不饶,不饶,带我衙门玩一遭!”阿混该寻死,扑上去还要闹。此时,不知怎么人群一动荡,没扑准,却向那刀口撞了上去,正中颈脖!阿混立刻血流如注,挣扎了几下后,倒地一命呜呼了!

    放粮出了人命,常平官赶紧羁押了年轻兵士,上报州府……

    8、龙江河畔 日

    赵抃站在龙江畔,两眼望那奔腾不息的江水……

    (赵抃接到毛彦志禀告的画外声):“自彦志奉抃兄之令,千里迢迢赶回衢州接姨娘。姨娘也思念孙儿心切,顾不得路途遥远,一路舟车,经数月奔波,赶来宜州团聚……”

    赵抃得知时日,便从宜州赶赴龙江亲接娘亲。直至暮色时分,赵抃终于见到载着娘亲的小舟缓缓驶来……

    船渐渐靠岸,毛彦志扶着小徐氏步出船舱时,赵抃一看,眼眶就红了。眼前娘亲一副农妇装束,衣衫规整略显寒酸,鬓发全白,背也微微有些驼起来了,眼里的笑意却难掩舟车劳累疲倦……

    “娘!”四郎不顾失态地奔过去抓住姨娘的双手,跪伏在姨娘的怀里。

    “四郎,娘也想你,想你们一家,这下好了,我们终于团圆了。”小徐氏爱抚地摩挲着四郎的脸额:“瘦了,我四郎为官辛苦,为百姓操劳啊,唉,为娘既心疼,又高兴!”

    四郎望着姨娘心疼地:“娘,你也……”

    小徐氏道:“老了,娘也老了!”

    9、赵家 夜

    傍晚时分,赵抃用轿子载娘亲回到官舍,夫人、赵拊、赵扬及孙子赵 、赵?都围住小徐氏,又是一番洒泪欢笑。

    小徐氏动情地说:“一家人总算团圆了,大哥振家侄儿峒已满十一岁,聪明伶俐,农事虽劳碌,但一家和顺安泰。”

    一家喜笑颜开,洒泪欢笑。

    “开饭啰!”内屋喊道。

    “快,坐好,坐好,”夫人招呼着大家入座。

    赵抃扶娘亲坐上正堂道:“今晚全家好好吃一顿团圆饭!”

    一桌热气腾腾的各样菜肴送上桌,四郎和夫人不时为娘亲夹菜,全家欢声笑语……

    此时,一家人刚刚开始吃团圆饭时,常平官急匆匆上门来禀报……

    常平官禀报道:“大人,今日放粮时,一位衙役误伤人命……”

    “人已死了?”赵抃惊讶地问道。

    常平官重重地点点头。

    赵抃上前与娘亲附耳几句,便与常平官匆匆地赶去衙门……

    10、府衙 夜

    蜡光灯下,赵抃和常平官等官员讨论年轻兵士误伤人命的突发事件……

    赵抃痛心道:“按大宋法律,误伤人命者须得偿命。这年轻兵士虽为公务,但处理不当,出了命案,悔之晚矣。”

    常平官无奈地望着赵抃……

    11、赵家 夜

    深夜,赵抃从府衙回来,只见娘亲住的厢房灯烛未灭。

    赵抃正欲悄悄入房……

    “四郎——”娘在屋内唤他。

    “娘!”赵抃叫了一声,便推开厢房门,只见娘坐在床头,并未睡倒。

    赵抃走进厢房,忙为娘整理被褥,并安慰道:“娘,您安心休息,衙门里的事四郎能应对得好的。”

    “四郎啊,”小徐氏道:“我儿做事哪里需要为娘操心。”她,顿了顿:“不知咋的,娘老啦,倒是在替那个孩子担心呢。”

    赵抃一时没领会:“娘,哪个孩子要您老操心?”

    小徐氏只顾自己说:“日间出了人命的那个小兵士,当真要以命抵命?”她两眼望着四郎:“为娘听说了,他还刚入衙门,没有见识过,又偏碰上这么个讨命的,实在可怜!”

    “娘啊,王法难违,这世间难做的事多着呢。”赵抃才听明白,娘是替那个年轻衙役揪心,他摇了摇头说。

    “四郎,人家也是爹娘生养的,孩儿无故遭这份死罪,爹娘也活不下去呢。”娘动情地说。

    赵抃良久默默地点点头。

    (赵抃画外声):“娘是用自己的爱子之心去体味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啊。自己奉请王命,为人父母官,不正是替天下的父母照顾好他们的子女吗?这一夜,赵抃彻夜难眠……”

    12、公堂 日

    几天后,放粮杀人案再次开庭。

    赵抃传唤年轻兵士到庭,年轻兵士被衙役带上堂。

    赵抃赶紧命:“左右替他去了手铐,给凳子坐下。”

    衙役上去取手铐,又搬来凳子……

    可是,年轻兵士哪敢坐,只是跪倒在地上……

    旁听的人多为上次放粮时在场的乡民,有的为年轻兵士出庭作证,大家都为年轻兵士鸣不平……

    “恳请青天大老爷法外施恩呀!”

    “请青天大老爷开恩哪——!”

    ……

    跪倒在地的年轻兵士却神情黯然低落,龇咧着嘴,半响才迸出一句话来:“大人,小的命该绝。情愿一死抵命,也好免去痛苦。”

    赵抃一听他话一看他身体异常,面容发青,病态毕露,忙关切地问道:“你有何难言之痛,但讲无妨。”

    年轻兵士道:“回大人,小的几日前身上似乎长了痈疽,尚未溃烂出脓,故而疼痛难忍,了无生趣。”

    赵抃听后即令:“官医上堂察看。”

    衙役喊道:“传官医上堂!”

    官医上堂后,立即对年轻兵士进行检查,赵抃见他艰难地抬起左臂,剥下右肩衣裳,只见右肩靠后背已肿得馒头大小,皮色不是发红而是晦暗无光,细瞧也找不见脓头。

    官医禀告道:“赵大人,犯人得的恐怕是痈疽,而且是无头的疮疡。此种病症多因毒邪深陷,寒凝气滞而成,肿胀疼痛,较为凶险。”

    (赵抃画外声):“死罪易受,活罪难熬。难怪年轻兵士痛快求死,可见其病痛折磨之烈……”

    此时,赵抃耳旁响起娘亲的忧心话声:“人家也是爹娘生养的……”

    赵抃交代官医道:“是啊,普天之下,四海之内,同是为人儿女,不都是兄弟姐妹吗,遭罪受苦,怎不感同身受!此犯人虽是死罪,然为官者仁爱为本,还需在牢中就医治病,好的照看。否则,伤筋烂骨起来,无异于虐杀生民啊。”

    官医:“遵命!”

    13、街道 日

    下班时分,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赵抃从府衙下班急匆匆回家。此时,毛彦志十分急呼呼赶来,两人在街上迎头碰上……

    毛彦志焦急地:“抃兄,姨娘不好了……”

    赵抃急忙问道:“娘亲怎么啦?”

    毛彦志:“下午,姨娘在堂前跌了一跤,扶起来时已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边动弹不得……”

    “那,现在怎么啦?”赵抃急问,便拉着毛彦志回头往家跑……

    毛彦志:“已请郎中瞧治,恐怕患了中风症。”

    “中风症?”赵抃顿时心内既焦且悲反问。

    毛彦志边重重地点头边回答:“是的。”

    两人迅速朝府上奔去……

    14、赵家 日

    赵抃与毛彦志回到赵家,赵抃便直奔姨娘的房间喊道:“娘——,”他来到床前拉起娘亲的手,两眼湿润望着她……

    小徐氏躺在床上,口眼歪斜渴望地望着四郎……

    (旁白):“小徐氏年近六旬,大半辈子操持劳累,本就体弱气虚,加上长途跋涉到了宜州,精气神损耗极大,心神迷糊,堂前跌跤得了中风症……”

    15、一组短镜头

    下灶头,赵抃亲自为娘煎熬续命汤……

    娘床头,赵抃坐在床头为娘一匙匙喂药汤……

    深夜里,赵抃衣不解带,寝不安席,日夜看护料理亲娘……

    每日里,赵抃耐心地喂娘喝稀粥米汤……

    ……

    (上述画面画外声):“自从姨娘病后赵抃求医问药为娘调治,早晚在家时,就流连于姨娘身旁。他亲自下灶头,为娘煎熬续命汤,衣不解带,寝不安席,日夜看护料理。两个多月后,娘的病症方稍缓解,能在床榻上扶坐起来,也能含糊说些话……”

    16、客堂 日

    两个多月来,赵抃人也瘦了,话也少了……

    毛彦志劝道:“抃兄,这两个多月来,心力交瘁,再这样下去你自己也难以支撑.是不是……”

    赵抃摆摆手:“别担心,我撑得住。”

    夫人也劝道:“老爷,你在衙门诸事操劳,家里照顾娘亲之事,奴家来做。再说彦志,五弟,十二弟也会帮衬着,你尽管放心,保管比你照顾得好呢。”

    毛彦志也帮腔道:“小弟我也想尽份孝心呢。还有大嫂,五弟,十二弟,不可你一人独得功劳。”

    赵抃不理,顾自做,并含泪回应道:“夫人,彦弟哪,四郎爹娘死得早,若没有姨娘,就没有我们赵家这份家业,就没有四郎我出头之日,这份重生恩情就让四郎尽量报偿一点吧!”

    夫人道:“老爷肺腑之言,怒家永记心头。”

    17、府衙 日

    赵抃与知州议事……

    赵抃道:“去岁放粮误伤人命案的年轻兵士被关押在监,因得了痈疽重症,而无法行刑。”

    知州点点头。

    赵抃接着说:“本待案犯病愈后今岁秋刑,刚好皇上有令赦免罪人。我想将年轻兵士亦被赦免了死罪!如何?”

    知州点头道:“放!”

    赵抃立即下令:“赦免罪人,立放监外。”他又向知州建议道:“为教化民众,在宜州设堂讲学。”

    知州连连点头:“好主意,好主意。”

    (旁白):“从此,赵抃亲自去学堂讲学,后人在此地建起‘清献书院’,就是宜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18、赵家 日

    赵抃从府衙回来三步并两步地来到娘亲床前……

    赵抃道:“娘,那位年轻兵士的死罪已被赦免令放了!”

    小徐氏听后喜不自禁,用枯瘦的手爱怜拍拍四郎的脸:“我儿为官心善,定有好报。”

    赵抃轻轻地握着娘的手,动情地说:“娘得好好活着,让孩儿长在娘左右,孝敬娘!”

    小徐氏点点头:“嗯,娘还没享够四郎的福呢。四郎自小懂事,是为娘前世修来的福。”

    赵抃回应道:“是娘教儿自小做人知恩报恩,知礼明礼。”说到此时,四郎两眼模糊起来,出现……

    19、(回闪)钟楼底 日

    四郎八岁时,学堂念书,一些小伙伴们耻笑他,“四郎,四郎,有爹没娘。”

    由此,他见了姨娘一声不吭,从姨娘身旁蹭过去。姨娘见此也不理睬四郎……

    20、(回闪)厨房 日

    四郎自知理亏,来到灶头旁姨娘边,只见姨娘顺手从柴火堆里抽出一根细柴棒来……

    姨娘拿着细柴棒来:“你这个忤逆子,跪下!”

    八岁的赵抃“扑通”一声跪在灶下。

    小徐氏哽咽着,泪也滑落下来:“咋的,瞧不起你姨娘,姨娘也是你的娘!没有生你,也养你!”小徐氏狠狠心,将细柴棒抽了一下四郎的手心:“姨娘不欠你那声叫唤,姨娘也不识字,不懂你学堂里学的啥,姨娘今日就让你懂得怎么做一个人!”

    小徐氏边垂泪边训斥,赵抃一边抽噎一边抚着打红的手心,一边扯着姨娘的衣角,一副可怜状。见此,姨娘心也软了,她帮四郎抹去眼泪,四郎也乖巧地擦着姨娘泪脸,算是母子和解了……

    21、赵家 日

    赵抃此时只见娘亲大便郁结难下,突然辗转床头……

    “娘,娘,”赵抃喊道。

    因为娘的药方性热,病人又久卧床榻,小徐氏大便郁结难下。四郎见娘如此痛苦,赶紧在药料里加了去火添凉的药料,又帮娘亲将大便抠出来,粪便在体内积久了,气味难闻,四郎却毫不避嫌……

    此时,赵抃却见儿子赵 捏着鼻子跑到厢房外远远避着……

    事后,赵抃把儿子赵 叫到一旁好言教导:“你爹小时候,比这还臭呢。乌鸦尚知反哺,孩儿须牢记。”

    赵 懂事地连连点头。

    由于,赵抃言传身教。从此,两个孩子也和祖母更亲了,给祖母打水擦身,洗脚穿袜的事,都和爹爹抢着做。

    22、一组短镜头

    (旁白):“一年后,小徐氏病情渐重,由半身不遂转为半身瘫痪,右腿肌肉萎缩,小腿向后钩起,像一把锄头的形状,这让小徐氏大小便带来诸多不便……”

    (旁白声中显现下列画面)

    深夜,赵抃抱着娘,刚要放下,小徐氏的小腿把马桶都钩翻了,搞得屎尿泼得满地都是……

    白天,赵抃就给马桶用木头做一个固定支架,装在马桶上又在边旁安装了座位。这样,又省事又钩不翻……

    白日里,赵抃去府衙由夫人和彦志帮着护理。

    晚上,赵抃守在娘的床榻上打个盹。有时,小徐氏大小便失禁,四郎默默为她洗澡擦身。宜州天热,为防止娘久卧皮肉溃烂,他每天夜里将娘擦背,帮娘翻身,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

    有一次,四郎拿了一大一小两个桃子来到姨娘面前,对娘说:“四郎不孝,惹娘气恼,给娘吃大桃子,四郎只能吃小的!”哄得姨娘笑了起来!

    23、赵家 日

    有一天,小徐氏清醒些,靠在床头,见儿孙绕床,心中欢喜,又想起衢州老家……”

    小徐氏向孙儿说:“ 儿,我们老家衢州城里,有座城隍庙,逢年过节,烧香舞狮,可热闹呢。”

    赵 听了,就缠着赵抃:“爸爸,爸爸,我要回老家衢州去!”

    赵抃哄着说:“等奶奶身体好些,我们就回去。回老家,见见你大伯和堂兄呢。”

    小徐氏话在兴头上,拉过 儿到身边:“ 儿,奶奶给你讲个故事好吗?”

    儿高兴地喊道:“太好了,太好了,奶奶快讲!”

    小徐氏道:“奶奶就和你讲一个孝子四郎的故事……”

    “太好了,太好了,孝子四郎,孝子四郎。” 儿高兴得拍起双手来……

    24、曹县农村 日

    一片金黄色的稻田,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头顶烈日,赵抃在曹县官员陪同下,在田间地头考察……

    突然,一匹飞马奔驰而来,到赵抃一行前一位衙役从马上跳下来,急报道:“赵大人,你母病危……”

    “啊,”赵抃未等衙役说完,马上接过衙役的马,立刻跳上马背速速飞奔而去……

    25、赵家灵床 日

    “娘——”赵抃一生凄怆的大喊,踉踉跄跄地扑向灵床,长跪不起,哭喊道:“娘啊,四郎未能送终,大不孝啊!”

    赵抃的悲戚呼告声,无人不为之动容……

    (旁白):“小徐氏离世后,赵抃将宜州事务向知州做了交代后,他披麻带孝棒,携夫人、赵拊、赵扬以及全家大小护送姨娘灵柩,回衢州老家安葬。途中事务由彦志操持,一路悲风凄雨,行了近两个月,方到达浮石潭畔……”

    26、一座新坟 日

    十三载未亲近衢江水,魂梦中几回回归故里。梦里尽是欢笑泪,梦醒方觉人世悲。

    青松苍翠立,桃李婆娑舞;一座新坟安葬着小徐氏,旁边搭起一个草舍……

    (字幕打出):“赵抃上书给朝廷,请求丁忧在家,为姨娘守孝三年,朝廷感念阅道的一片孝心,予以恩准。”

    (画面显现)赵抃每日坟前虔诚膜拜,焚香叩首,或扶碑叙话,整理墓地。平日里,则素饭蔬食,敝服褐衣,不会客,不言笑。夜间,赵抃挑灯读书《金刚经》、《大藏经》、《阴符经》、《周易参同契》等……

    (第四集 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