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页
书迷正在阅读:我召唤出了一颗蛋[星际]、描声、淫父痴女(18禁父女文)、不可言说的亲密(H限)、快穿之女主逆袭计划(h)、男主总想毒死我(H 1V1)、高攀(校园1v1)-woo18.vip、蒹葭纪[H]、苏瓷(NP)、酒吧兩三事
他这一笑,如春风化雨,阿毛娘的脸莫名又红了几分道:“恩人一看就是是达官贵人,没见过我们这贫寒人家的吃食也是应该的。不过这蒸榆钱是我最拿手的。吃过的人都说比那大鱼大肉好吃多了呢!” 赫连戎川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搭话道:“这话说的在理。我找了那么多厨子,没一个会做这东西的。” 阿毛娘眼睛一亮:“这位贵人可是之前吃过这种东西?” 赫连戎川嘴里含着东西,含含混混道:“小时候吃过。” 阿毛娘莫名有些得意,道:“那肯定吃的跟我们栖霞村的不一样。贵人有所不知,我们村里的这棵老榆树可是极神的,吃了这树上的榆钱,是能飞黄腾达的!” 赫连戎川微微挑了挑眉,道:“如何飞黄腾达?” 阿毛娘故作神秘地压低了声音,道:“恩人有所不知,十三年前,我们村里曾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喏,就跟我的阿毛一样大。” 阿毛娘拍了拍一脸好奇凑过来听故事的阿毛,继续道: “那个小男孩,哎呦好惨的啦,没爹又没娘,穷得叮当响,光着脚板天天吃百家饭。不过那小孩也算有骨气,每年一到春天榆钱长出来,他就不好意思去蹭饭了。天天爬到这老榆树上摘榆钱吃,你们可是看到了,那么大一棵老榆树呀,每年都让他给摘的光秃秃。结果你猜怎么着?” 赫连戎川微笑着捧场:“怎么着?难不成那榆树化成妖怪,把那小孩子吃咯?我可猜不到。” 阿毛娘一脸歆羡,道:“嗨,可比那榆树成精还稀奇呢!有一天,这小男孩正在树上摘着榆钱吃呢,村里突然呼呼啦啦带了一大群官爷,穿的一个比一个好,还带着佩刀,齐刷刷跪在那榆树地下,对着那小男孩叫殿下。原来那个小男孩不得了诶,居然是山那边东云国的二皇子嘞!你说神不神啊,那么一个可怜巴巴的小毛头,一下子变达官贵人了!一定是那老榆树看着孩子可怜,所以显灵保佑他的呀!” 小胖妞却有些不认可,鼓着撑得满满的腮帮子道: “那到不一定,也许是那棵老榆树年年都被摘秃了实在不好意思见人,所以想了个办法把那个小男孩打发走啦!” 阿毛却破天荒地没有跟妹妹抬杠,他拼命又往嘴里塞了一大口蒸榆钱,腮帮子圆圆地一动一动仿佛小仓鼠,含含糊糊道:“那窝也要多吃,嗯夜后也做皇纸!” 阿毛娘笑着揉了揉两个小毛头的脑袋:“好好好,都多吃点,东家妞 ,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你一串,我一把,吃进肚里进皇家,进皇家!” 吃过饭,两人谢过这村妇的美意便走了出来。走了不多远,竟又回到了那棵大榆树地下。晏长清看了赫连戎川一眼,停了下来。 赫连戎川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 晏长清静静地看着赫连戎川。他突然发现,他之所以一点也看不透眼前赫连戎川,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去了解过他。 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敌人。 “原来你也曾是,燕国人?” 赫连戎川满不在乎道:“算是吧,不过后来不是了。” 他这人有个坏毛病,能靠着绝不正经站着,他一边说着,一边就懒洋洋靠在大榆树粗粝的树干上,一抬下巴,道: “刚才那个村妇说的话啊,不过是掐头去尾,玄之又玄的传说罢了。我凑巧呢,了解另一个版本。晏大人可愿意听?” 金色的阳光从绿蓬蓬的枝叶间倾洒下来,赫连戎川眯了眯眼睛,继续道: “比如说,在他们的传言里,不会告诉你,那个小男孩怎么就突然成了东云皇子。” “其实啊,他并不是得到了老榆树的保佑。而是他的母亲一日在山脚下,好心救了一个被追杀的男人。她虽然长得不够美,但是心肠极好。她不但用身上所有的钱,治好了那个男人的伤,还委身与他。怀了那孩子” “只可惜,那个男人痊愈之后,就没了踪影。那女子知道那男子并非常人,便不辞辛苦,翻过高高的栖霞山,挺着肚子来到东云去寻。你猜怎么着?那女子在那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殿门口站了一天一夜,却只得到那男子出门时一个淡漠的白眼。” “那女子才这知道,她一心爱着的那个男人,竟然是东云的堂堂皇太子。这个皇太子呢,有的是娇妻美妾,并不需要她这一个相貌平平的村里女人。皇太子也有的是金银珠宝,却一点都不舍得给他救命恩人,和自己未出生的亲生儿子。” “所以这个苦命的女子,只好又咬着牙回到这个小村庄。她的眼泪哭干了,一个小男孩也生出来了。只是他们孤儿寡母,无法维持生计。为了活命,这女子便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赫连戎川顿了顿,嘴角仍是淡淡的微笑:“晏大人不是一直在找被我劫去的淬雪石吗。真是巧,那女子所想的维生之计,便与那二十船淬雪石的所在之处,关系密切呢。” (友情提示,晚饭没吃饱的人最好不要看这一章的“作者有话说”,嘿嘿) 第24章 残霞如血 四 这小小的村庄,正坐落在栖霞山山麓。栖霞山并不高耸,只不过比一般山丘海拔略高些,雨后初晴时,苍翠的山顶隐隐有云雾缭绕。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平平无奇的山脉,却成为燕国和东云两国的边境线。山脉以南为燕,山脉以北为东云。两国素来相处平和鲜少战乱,这边境线的管辖便也松散。二人沿着山间小路前进,路上遇到不少背着竹背篓,衣衫破旧的村妇,不少胸前还挂着嗷嗷待哺的幼儿。晏长清朝那农妇竹篮中无意一撇,不由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