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页
李凡早已起床,他收拾妥当后,抱着背包便直奔故宫博物院。 东华门正在维修,李凡就站在一旁焦急地等待着,直到半个多小时后,由不远处走来一个年近70的长者。 因为昨天晚上走出广电中心的时候,李凡便通过关系约好了毕院长,又在网络上看了一下毕院长的资料,所以李凡一眼便认了出来。 他连忙褪下口罩和墨镜,快步迎了过去,鞠躬道:“毕院长好!” 毕院长慈眉善目地一笑,“哦,李凡,你约好要看文物?咱们到办公室聊。” 穿过东华门,路过文华殿,两个人来到了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办公室。 毕院长脱掉了羽绒服,挂在了衣帽架上,他道:“小董,给李凡煮一杯茶。” “谢谢毕院长。” “什么稀奇的宝贝啊,让你李凡这么上心。” 李凡连忙拉开了背包拉链,小心翼翼地取出了水晶杯,递到了办公桌上,道:“您看!” “嘶,酒杯?” 李凡暴汗,“您细看!” 毕院长戴上了眼镜,拿在手里仔细这么一瞧,“水杯?” 李凡继续暴汗。 毕院长想了想,“不对不对,不是咱们现代的东西。” 李凡高兴地道:“您说着嘞!” 毕院长轻轻地弹了弹,又抚摸了一下,道:“水晶杯这种东西,形成这样的包浆很难。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的?” “我觉得是战国的,毕院长,您认为呢?” 毕院长摇了摇头:“我不知道!” “啊?” 毕院长笑道:“可能你们普通大众有个误区,认为故宫博物院的专家都是万能的,尤其是电视上的鉴宝节目,经常会出现我们故宫博物院里退休的研究员,他们都是万能的嘛! 其实,我坦白地讲,那些人都是我们故宫博物院里的人渣,败类,为了赚钱脸都不要了!连基本的道德都置之不理!” 毕院长说到这儿激动地敲了敲桌子。 李凡瞬间紧张了,您老可小心点儿,别刮碰到国宝啊! 毕院长义愤填膺地道:“你们外人不知道,真实情况和你们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我们故宫博物院中,假如说一个人搞瓷器研究的话,那他一辈子也不会进入铜器、玉器、漆器、珐琅器等的库房,基本不可能对其他别类有所专攻。 可倒好,这帮老不死的,退了休之后,挂着故宫博物院的名头到电视台招摇撞骗,又懂瓷器又懂家具,又评古兵器又断真假,你死不死啊,啊?” 砰砰砰,毕院长又敲了两下桌子。 “毕院长,您别激动!”李凡瞥了一眼办公桌上的水晶杯。 毕院长平了平胸中的怒火,“这两天我们故宫博物院要向社会发表声明,不能害了老百姓。哦对了,我是主攻铜器的,你这件藏品我看不太透,没有发言权,我叫我们的相关顶级专家来看看。” “谢谢您啦!” 还没到正式上班的时间,估计专家在路上,毕院长又和李凡聊起了古玩行业,并劝李凡不要涉足其中。 古玩行业水之深,深到可怕,处处是骗局。从地摊到拍卖行,从老板到电视上不计其数的专家,10人9骗。这又是一个法律基本空白的行业,新人入这行基本会被淹个半死。 而且,各家所谓的权威机构的藏品鉴定证书更是一大骗,基本上都是坑蒙拐骗,把假的说成真的不计其数。国家更是根本不承认的。 毕院长这老头有意思,有点儿话痨,对着李凡这个初次见面的小伙子发着满腹的牢骚,典型的憋坏了的老愤青。 不多时,专家敲门进来了。 “毕院长,您找我?” “老胡,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李凡。” “您好,我是李凡。” 老胡也已经60来岁了,但精神矍铄,双目炯炯,他道:“不用介绍,谁不认识?我孙女儿总是趴在电视上看,都近视眼了,哈哈。” 李凡道:“胡老,您能帮我看看水晶杯么?” “没问题。” 老胡来到办公桌前,当双手拿起水晶杯的时候,就再也放不下去了。 他的双手微微地颤抖着,目光仿佛化成了一把锁,死死地锁在了水晶杯上。 1分钟; 2分钟; …… 直到20多分钟的时候,他还在仔仔细细地研究着,嘴里不停地自言自语着:“不应该啊?”“诶,不对啊!”“不合理啊!” 又过片刻,老胡终于放下了手里的杯子,回头疑惑地道:“李凡,你哪弄来的?” “昨晚从一个姑娘的手里买的。” “知道这文物的来龙去脉么?” “不知道,这姑娘说她也不清楚,是爷爷传下来的。” “有联系方式么?” “有!胡老,我这东西怎么样?” 胡老郑重地道:“我现在不能告诉你,我还没想通,我连它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没想通。” 李凡连忙道:“国内的,战国时期的。” “时间上没大问题,但你凭什么说是国内的?” “我……” 胡老道:“把那姑娘的电话给我,我问问。” 李凡拨通了电话:“张凯丽么?我是李凡。” 电话那头,“李凡,咱们可是说好了的,你可不能反悔!古玩的行规是不能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