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页
书迷正在阅读:每晚都梦到太子小时候、神医的冒牌新娘、男配大佬总在威胁我撩他、我在末世开动物园、会抽奖的科学家、龙傲天爽文剧情全崩了、鸽了读者后我成了影后、未来夫君他权倾天下、穿书后被反派大佬揉进怀里、我有饲养系统
面条、饺子、武功秘笈,包括四合院,全是中国文化的内容。 为什么中国元素在好莱坞影片里不但没有文化折扣,反而成了文化卖点? 我们必须要反思人家的故事手法、故事策略和话语方式,最最重要的就是用了普适价值来包装。 我们传统文化里的“花木兰”是忠和孝。 忠,不是爱国,是忠君,就是讴歌独裁,讴歌皇权,这是反普适价值的;孝,是夫权、父权社会里的一种美德,跟现代价值观格格不入。 好莱坞《花木兰》传达的则是自我实现、男女平等、女权主义。 《末代皇帝》人家是从大文化的视野拍,从人类故事的视野拍,我们的宫廷戏,包括《甄嬛传》,都是什么样的价值? 黑价值、负智慧、负能量,怎么可能传扬出去? 哈姆雷特的悲剧故事,好莱坞拍成《狮子王》,风靡全球;中国拍成《夜宴》,在海外却血本无归。 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不自觉地就把自己的价值观融合到里面去了。 南方周末:要怎么学会讲“人类故事”? “我们不会讲故事,只能先让人家来讲好。” 好莱坞制片人汤姆·德桑托2012年来中国,计划开发《封神榜》三部曲,斥资10个亿,到现在还在开发。 梦工场将和中影合拍《藏地密码》,还有吕克·贝松加盟《狼图腾》。 选择合拍,拍出来就会是全球化的电影产品,而不仅仅是个中国故事。 从电影商业的角度,就跟买基金一样的。 这个基金你买了,你别管基金是谁主导的,能让你赚钱就行。 想当年胡总书记都承认西强我弱,我们就是弱势文化,所以我们必须要借船出海。 “能驱动海外的导演,中国内地一个都没有。” 对中,国电影而言,海外市场主要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亚太、北美和欧洲。 在不少人看来,北美市场其实是最不可能的市场。 好莱坞影片永远占北美市场97%以上,进口影片最多占3%,而且多在小众的艺术院线。 那3%里面也有四分之三是英国电影。 那么你们可能就会问了,张艺某、陈恺歌、江文、冯晓刚这些导演在海外有没有号召力? 回答就是:明星驱动是好莱坞大片最主要的驱动机制,再一个就是导演驱动。 能够驱动的导演就几个,斯皮尔伯格、詹姆斯·卡梅隆、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 更多是故事驱动。 把所有的驱动加上去才是顶级大片。 像《泰坦尼克号》、《阿凡达》是导演驱动、故事驱动,加上奇观驱动。 像《后天》、《龙卷风》,主要是奇观驱动和故事驱动。 能够驱动海外市场的导演,中国内地可以说一个都没有。 华人唯有李氨能够驱动海外,无宇森曾经能够,后来《赤壁》让他式微了。 张艺某和陈恺歌曾是属于艺术院线的专宠。 张艺某有过一次成功,就是《英雄》,然后拍《满城尽带黄金甲》把自个儿牌子砸了。 江文曾经在欧洲有一定的感召力,但《让子弹飞》在美国票房六万多美金,也不行。 美国大片横扫世界屏幕,而中国的电影连国门都走不出去。 熊猫可以说是中国独有的,可是席卷全球的功夫熊猫,却是美国人拍的。 花木兰故事是中国的,可是真正把花木兰推向世界的,却是美国人拍的。 中外价值观不同,老外对中国电影,唯一的印象就是武打片了! 其实在这里,李旭升知道,就连武打片也只是在东亚地区有名气而已,在欧美等地区,还是要看人家脸色。 其实总结一下,中国和国外的文化不同,导致了价值观不同。 而各国电影其实本质上就是反映了本国的价值观。 中国是封建文化,西方,尤其是欧美是资本主义文化。 资本主义文化相较于封建文化,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为什么中国电影到了国外无人问津,说白了,其实就是文化的差异,中国电影表达的价值观,老外不认同。 但其中其实还有一点,前世那是电影人只想着随便捞一笔的心理,所以不仅让烂片扎堆,更是让许多导演不务正业。 就连所谓的科幻片也只是五毛的特效,根本不用心,连几十年前的玄幻电影都比现在的好。 而这里就不用多说了,这里的导演根本对科幻片提不起兴趣,连特效的效果都不想发展,所以在华夏,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够说得出口的科幻片。 反观欧美等地区,人家的大片哪怕已经烂到仅剩下特效都有人买账。 而刚好,李旭升要是想把那些玄幻小说改编成电影的话,首先特效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他早在公司开启的时候就让许幽梦注意这个了! 现在也算是可以拿得出手了! 而李旭升想要做到的可不仅仅这点。 现在谁不知道洪荒的故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故事背景。 而外面传的十亿预算,其实还真是预算。 …… 此刻,在某个小岛上。 一片空地上,一大批施工队正在抓紧施工着。 而在施工单位的总部,李旭升正在看着其中的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