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清穿同人)炮灰奋斗史在线阅读 - 第496页

第496页

    敏宁的是另有打算,打算让这人帮忙传递一些消息给太上皇。

    四爷一生病,万字殿内就积攒了大量的奏章。

    敏宁让人家消息掩盖了,免得四爷着急,另一边她加紧的派人去摸查京中官员的底细。

    最后得到了一张纸纸上最起码写了近一百个名字。

    敏宁将名单拿给了四爷,让四爷来挑选,这些未来都是帮四爷处理消息的,特别是天子近侍,自然就事关重要。

    四爷勾选了十个人。

    敏宁问,这人是不是少了些?

    四爷却指着几个名字说,这些都分出好几个势力,保证不会让这些人勾结起来瞒住我。

    敏宁倒是有些佩服他,光是看着名字就能将对方的底细摸清楚。

    既然四爷已经选定了,她便将纸拿了过来,行,我这就派人将这些人给请过来。

    四爷心神一松,然后问她,你打算怎么做?

    敏宁说,自然是给他们培训一下,让他们明白有些事得保密。

    四爷点了点头,任由她去运作了。

    反正那些折子都是由内阁刷选之后呈上来的,也不差这一套顺序,何况真正重要的事情还有密折,密折肯定是不过他人之手。

    病了两天,事情都推给了内阁处理,四爷难免有些不放心,就询问起了外面的情况。

    敏宁帮他捻了捻被子,才开口说:放心吧,这几日没什么大事,就连前些日子闹得要通电的宗室也消停了。

    四爷又问她,那电的问题解决了?

    敏宁点头,谁家要拉电都自己去跟电力公司说,不过从畅春园拉到皇城这段路途的电线杆跟电线钱要这几家分摊。

    四爷手捂着唇咳嗽了几声,问道:那得不少钱吧?

    那是当然了,电线里可是纯铜,这么长一段路,最起码也得上千斤的铜,光是收电费可收不回来。

    一听敏宁这样说,四爷就有些担忧,我看你那铜线就树在野外,会不会有人去偷?

    那可是纯铜,再加一些金属可以铸铜钱了,难免有一些大胆的前进偷线。

    敏宁摇了摇头,让四爷放心,那电线可都通着电呢,谁要碰谁就得死,你也不想一想,天打雷劈的人有谁活下来?何况每根电线杆下都竖立着一个牌子,上面写了电线的危险性,要是这样还杜绝不了人性的贪婪,那么被电死了也活该。

    总得有人先吃了教训才能够警告后来者。

    不等四爷开口,敏宁绕开了话题,总共也就是从畅春园到皇城这一段,现在各家宗室都在统计有多少家合伙来牵这个线,人多一分摊,这钱也出不了多少。

    四爷点了点头,不再过问这个电的事情。

    皇城内这段时间倒是挺忙的,前所未有的宗室都聚集在一起,不为别的,就为商量哪几家准备通电。

    接电这一事情到底关乎面子,没有一个宗室会拒绝,结果皇城内的宗室一个都没跑掉。

    顺便又将想要一块拉电的官员给拉了进来。

    因为想要早日通电,所以这件事难免没有拖延,而是快刀斩乱麻,记下各家名字之后,就将名册给报到了电力公司。

    电力公司再根据核算,将总成本费用分摊到每一户头上,然后让人将钱打到公司账上。

    钱一到齐,就开工。

    等到十月中旬,第一场雪飘下来,皇城内几个王府,贝勒府前都点上了灯。

    报馆报道了之后,也找上了电力公司。

    又联系了好几家报馆找了外城的几户大官以及富商,协商之后跟着分担了一些费用牵了电线到外城。

    就这样电灯就在内外城慢慢扩展开来,凡是家里有些积蓄的,就算是为了那个面子,也会装上个灯。

    再后来城外的工厂见识到灯的作用,有了这灯,晚上也能够开工了,那这电费跟赚到的钱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城外的工厂都大手笔的签了电线过来,直接入工厂。

    等到过年,今城内绝大多数都拉上了电,因为之前都千叮咛万嘱咐过绝对不能去触摸电,否则会被电死。

    下的这些用户,只敢碰那根拉电灯的线,不敢碰旁的地方,就怕被电到。

    就连灯泡坏了,也只敢找电力局的电工过来安装。

    一时之间,电工就成了稀缺,城外那边刚教授出来的一部分人,就被这些老电工给带着传授经验。

    原本以为得花一年时间才能够将让京城的人全都接受电,没想到短短几个月时间电灯就被京城的百姓给接受了。

    外地的人来京之时发现电灯,一个个都恍惚看到了神迹。

    绝大部分看到了商机,想要在老家也建上一座发电厂。

    可惜的是,电这东西实在太危险,没有经过培训,根本玩不转。

    既是朝廷想要将电推广开,也因为局限性,一时之间没办法往外扩展。

    转过了年,敏宁又开了好几家发电厂才满足了整个京城的所需。

    随即才继续往外扩张,逐渐的扩张到新城附近的庄子和村子,再然后是直立的各个县。

    经过一年的时间,才算是铺满了整个直隶。

    距离京城非常近的天津发现了电的出现,别想着将电通到天津去,不过光是京城这边就足够敏宁忙了,所以往外扩展的事情就交给了各个省。

    比如整个河北那边全都由天津等来负责,为此京城这边还派了一部分老师来到了天津天文学院,开设了电力科,专门教授电力的知识。

    而生源就来自官府的选拔,官府设立了一个电力公司,拨了一部分钱到这公司里,又招收了一批会读书写字的年轻人,送到天津天文学院学习电力。

    等毕业学会了怎么安装电之后,京城那边的电力公司派一部分人过来指导官府如何建造发电厂。

    不过关于高压线以及装到每户人家的电线,就得电力公司自己出钱去买了。

    当然这一部分资金属于电力公司先行垫付,未来可以从用户手中再收回来。

    天津有一个大港口,这个港口非常重要,日吞吐量也挺高,可以说是最需要电的地方。

    这里算是第一个通上电的,明亮的电灯就竖立在港口各处,将港口附近的船都照得清清楚楚。

    港口这边的电灯一通电,就引来了市民的围观,一个个激动兴奋的想要在家里也牵上电灯。

    一时之间,天津这边的市民们对于电灯爆发出了强烈的热情,十家里有八家都准备安上电灯,天津的电工一下子稀缺起来,整日里不停的忙碌,可就算这样,也满足不了天津的缺口,只能在加紧培养。

    天津隔壁的城市看了也很眼热,一个个找关系向朝廷敲边鼓。

    朝廷那边只有一个答复,每个城市自己建设发电厂,京城那边的电不可能运送到这边来。

    听到答复,除了想要占便宜的以外,大多数城市都大喜过望。

    学着天津的模式,在自家地盘建设电工学院,然后邀请京城的电力公司电工过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