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靠祖传手艺活在七十年代在线阅读 - 第21页

第21页

    叶桑出屋的时候,跟正要往她屋冲的几人碰了个正着。

    一边把人迎进屋,叶桑一边问:“怎么弄得?”

    “磕……磕到石头上了,正好碰到脸上,划了道大口子,血一直流,也不知道碰到眼睛没。”说话的是孩子大娘,因为孩子一直在流血她声音还有些发颤。

    叶桑把给小孩捂伤口的衣裳取下来,让伤口暴露在了众人面前,才见伤口什么样地其他几人被吓得都倒吸了口凉气。实在太严重了,外翻的皮肉从脑门擦过眼角一直延续到太阳穴那,血淋林的,血还一直流个不停。

    乍一见到伤口叶桑也愣了下,这种伤口出现在一个小女孩脸上,实在让人痛心。

    “伤口太大,我先给她止下血,按住他。”叶桑边给伤口消毒止血,边在孩子不是正音的哭声中说:“万幸眼睛没事,不过最好还是带她去公社卫生室缝几针,不然靠自然结痂可能会留下一个大疤。”

    一听闺女要留疤,当娘的流着泪看向婆婆,犹豫的喊了声:“娘。”

    他们没分家,钱都在婆婆手里攥着,花钱的事都得看婆婆脸色。

    “作孽哦,一大早的不让人省心。”孩子奶奶念叨完,问叶桑:“桑桑,不缝针这个伤能不能好啊?”

    老太太当家也不容易,干啥都得精打细算,就这,一大家子一年到头还攒不下几个钱。

    叶桑手脚麻利的给伤口上完药,又用干净的棉布给包起来:“能好大娘,不过不缝针脸上留个疤女孩长大不好找婆家,其实光缝针花不了几个钱,到时候缝完换药吃药啥的都可以来我这,我给弄。”

    叶桑也知道乡下人日子过的仔细,尤其在这个稍不注意就会一大家子一起饿肚子的年代,更是能省则省。

    其实他们生产队要不是以前有她爷,现在有她,很多人可能也跟其他生产队一样,生病靠硬挺,身体好点的挺过去就活着,身体不好的挺不过去了,家里家外的也只会说一句命不好,哭两声就埋了。

    当奶奶的也不是真的狠心,听完叶桑的分析,她稍一犹豫就点了头:“那行,我让大妮子她娘先带她去缝针,桑桑,后面的事还得麻烦你。”

    这种场面叶桑不怎么会应对,僵硬的点了点头,说了句:“没事。”

    还是王桂芬一摆手,把话接了过去:“嗨,嫂子说啥麻烦不麻烦的,她拿着队里的公分,就该给队里人看病,我这不先留你了,还是让爱军媳妇快带大妮子去缝针吧。”

    “成,那我们先走了。”说完,老太太小心地抱起一直在哭的孙女,带着儿子儿媳走了。

    被这么一通闹腾,家里其他人早被吵醒了,还有听到动静过来的左邻右舍,来晚一步的听来的早的说。

    “吓人的很。”有个见过大妮子伤口的跟别人比划:“那道口子从这一直到头上,肉都翻出来了,桑桑让他们去缝针,还说缝了针的疤比不缝针的长得好看点。”

    几个人站在叶家院子里乌泱泱的讨论半天,见周爱华跟林兰开始往外端饭,才散。

    一大早经历这么一场事,王桂芬心情既激荡又累,激荡的是她闺女有真本事,换个旁人见到流那么多血早慌了,哪还能给上药包好,累的是一大早就经历这么一遭事,而且往后还不知道一年得遇上多少回。

    桌子上摆着一碗咸菜、一簸箩窝头,来这半年多,叶桑早饭已经连着吃了半年窝头配咸菜了,冬天或许会加碗棒子面糊涂。

    因为家里爷们爱吃葱,王桂芬还特意洗了一把小葱单独放了一个碗:“吃吧,吃完下地。”

    早上那么一耽搁,时间已经不早了。

    第13章

    最近地里不忙,生产队只上半天工,工分也只给一半,怕去晚了还要被扣工分,王桂芬招呼着众人赶紧出门,走前还不忘嘱咐闺女:“桑桑收拾一下,我们先走了。”

    下地的一走,家里只剩叶桑跟叶二宝了,叶大宝刚才一吃饱就窜出去了,说要去外面给家里鸡逮蚂蚱吃,让鸡吃了多下蛋。

    叶桑把碗筷端回灶房,用热水把筷子烫干净,现在跟后世洗碗筷必需用洗洁精才能洗干净不一样,现年月家家户户一年见不到几次荤腥,一罐猪油不夸张的说能吃小半年,平日菜里更是少见油花,碗筷清水一冲就干净了。

    收拾完堂屋跟灶房,她又忙活着给后院的三只鸡一头猪准备起吃的,想要让人家安安静静下蛋,老老实实长肉,必须得有所付出才行。

    弄好叶桑让一直跟在她后面打转的叶二宝端着喂鸡的小盆,她提着喂猪的潲水,姑侄一起去了后院。

    刚喂完猪跟鸡,那边被爹娘抱着去卫生室缝针的大妮子,缝完针又被抱了回来。

    大妮子只比叶二宝大一岁,早上磕破脸的惊吓加疼,让她哭声一直没停。

    跟早上才磕破脸,呼啦啦来一群人不同,这次抱着大妮子来的只有她娘。

    李爱军跟孩子缝完针回来直接上工去了,没跟娘俩一起过来。

    叶桑甩着刚洗过的手问抱着孩子站在院子里的大妮子她娘:“嫂子,缝了几针?”

    王翠哄着闺女,不好意思的跟叶桑说:“十三针,卫生室的大夫让我们买药来着,我们拿的钱不大够……大夫说得消炎,还说让三天回去换一次药。”

    婆婆给了他们五块钱,缝针花了两块二,药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生产队既然有不花钱的,为啥还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