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文学网 - 科幻悬疑 - 全家逃荒长姐一拖四在线阅读 - 第673章

第673章

    第584章 丰收

    “成亲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你怎么还哭了?”唐念看着她眼泪汪汪的样子:“我们可得漂漂亮亮的当个新娘子。”

    “夫人的大恩大德,薄荷这辈子都不敢忘。”薄荷哽咽的说着。

    唐念听着这话,顿时就忍不住笑了,道:“行了,以后你把日子过的开心快乐,和于立秋两个人夫妻恩爱到白头,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夫人。”薄荷抱着唐念,完全忍不住大哭了起来。

    许久,薄荷哭够了,才觉得不好意思。

    “幸好没把这红布料染湿了。”唐念看着这正红的颜色,看着就格外喜庆,颜色也鲜艳,不是那种暗沉的红色。

    “雷大哥的染布技术是越来越好了,这样正的红色,也染出来浑然天成的。”唐念对于雷亮那是赞不绝口的,染布坊交给雷亮,她那是一点都不用操心。

    “对,我也觉得这料子特别的鲜艳,一点都不比上京那些料子差。”银杏夸赞的说着,摸着手里的红料子,不管是颜色还是摸在手里的手感,那都是相当不错的。

    “对,这料子做成嫁衣,一定很好看。”薄荷抱着红料子,当她自己把自己给卖了之后,从来没想过,她还能穿着这么漂亮的红嫁衣,嫁给自己喜欢的人。

    “薄荷皮肤白,穿着肯定好看。”银杏的话语里透着羡慕。

    唐念道:“银杏,等你成亲的时候,也会有这么漂亮的红料子,到时候你也自个绣。”

    “等会。”唐念让银杏去打开箱子,拿了一块红料子出来:“我还是提前给你吧,你和薄荷还有一个伴,闲着没事的时候,你们姐妹两个就一起绣嫁衣。”

    “我不绣。”银杏摇头,她才不想嫁人呢。

    “拿着吧,就当陪我了。”薄荷抓着银杏的手。

    唐念也在一旁劝说道:“薄荷说的对,你就陪着她一块绣吧,正好,不是说最近闲的无聊吗?”

    “银杏。”薄荷眼巴巴的看着她。

    银杏半推半就的也收下了料子,等回到她和薄荷两个人的房间时,银杏傻眼了道:“薄荷,你下半年要成亲了,绣嫁衣正常,我,我又不成亲,我为什么要跟着你一块绣嫁衣?”

    “这嫁衣先绣着,说不定你也要成亲了呢?到时候临时绣,可就来不及了呀。”薄荷轻笑着,决定了和于立秋在一起之后,她的心里甜蜜蜜的。

    “我又不着急嫁人?而且,我也没有谁嫁啊!”银杏反正是没想到过要嫁给谁的。

    薄荷欲言又止的看着她,最后什么话都没说。

    九月,唐念的肚子愈发的大了起来,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天五六七八顿的吃了,游郎中说她腹中的胎儿过大,要控制食量。

    “娘,我就吃一个红薯,不多吃,要不,一个玉米也行啊。”唐念饿的难受啊。

    “不行。”林二丫看着她道:“这中午饭才吃多久,你要是饿了,就去午睡。”

    “娘,你变了。”唐念委屈巴巴的看着林二丫,以前林二丫可是晚上都要给她做好吃的!

    “乖。”林二丫捏了捏她的脸,肚子里的孩子也长大了,就是她还是瘦,营养都给孩子了。

    “这孩子太大,到时候生产的时候,会很危险的。”林二丫拉着唐念去午睡,道:“你要是睡不着,我陪你聊聊天。”

    林二丫说着,扶着她到软榻上休息,她则是拿着针线篮子,开始给小孩子做小衣裳了!

    “娘。”唐念无奈的看着她,知道不管她说什么,不管银杏还是薄荷,都不会给她吃的之后,她也就叹气了,她也是得管管嘴,不然的话,孩子太大,这年头,可没有剖腹产。

    “娘,你女婿给我写信了,说是马上就要回来了。”唐念提起这个,心里头就高兴的想咧嘴笑。

    “是,女婿要回来了,所以,你就安安心心的在家里养胎。”林二丫手指拿着绣花针上下翻飞着,给孩子绣的好东西,她是一点针脚都不留的。

    唐念又道:“我估摸着,他赶回家,说不定正好我生产的时候呢,他们和秦王殿下一路攻到了上京城外,一路上既得民心,又有力量的,肯定能够成功的。”

    “嗯,他们肯定能成功的。”林二丫也赞同的点头,秦王殿下这半年来,为百姓做的一切,他们都看在眼里。

    凡是秦王接管的城池,百姓们的赋税比以前低了,日子过得也比以前好了。

    秦王身边的几支军队也是格外的严格,绝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

    而沈君柏带领的沈家军,那就更是高要求高纪律,百姓们人人都夸。

    “要是君柏回来,看着我们屯子里的变化,肯定会高兴的。”唐念想起如今曹家屯的变化,也是格外的高兴,说:“娘,说真的,前几日我去看学堂的时候,那学堂做的那叫一个气派!”

    曹家屯人口越来越多,孩子也越来越多,不仅是路思远、晏熙他们,就是曹岑岑这个年纪的孩子,也是非常的多。

    这农忙过后,一闲下来,那些孩子不是去山上捡菌子,就是去上山捡柴,要么就是上山下河的,反正就跟个皮猴子一样没个停。

    唐念偶然听到佟明坤教着唐静晚读书的事情,唐念的脑中灵光一闪,立刻就想到了学堂。

    让这些本该在学堂的孩子,去学堂念书,才是对这些孩子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