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道第一仙 第3257节
众人默然。 他们其实很不理解长袍青年的一些为人处世。 更不明白,他为何要出手救那些非亲非故之辈。 若说是仁慈,也不是。 死在长袍青年手底下的顶尖人物,已不知有多少。 若说是同情,也谈不上。 长袍青年心境如铁,乃是他们宗门中性情最为淡漠冷峻的一个人。 可偏偏地,他经常会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就像现在,他们仅仅只是路过此地,大可以选择不去救人。 但,长袍青年想都没想就去做了。 哪怕现在救了人之后被质问,他似乎也一点也不恼火,反倒似乎很理解。 “走吧。” 长袍青年转身要离开。 忽地,他眼眸微凝,霍然朝远处望去。 不知何时,远处有着一道峻拔身影走来。 那人一袭青袍,气息质朴如地上的一草一木,浑没有一丝修行者的特质。 若在寻常时候见到,必然当做是凡夫俗子,不会多留意一眼。 可现在,当这样一个人出现时,却容不得那长袍青年不留意。 “无须紧张,我只不过一介路人,之所以出现,是有个问题想听听你的看法。” 苏奕笑着开口。 长袍青年双手抱拳,道:“但讲无妨。” 苏奕道:“若之前那些被你救的人,愿意拿出宝物报答,你要不要?”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 那些剑修都不免奇怪,心道这还用问?看得上眼就要,看不上眼就不要。 长袍青年想了想道:“我救人,并非是为了报答,而是遵从本心。” 苏奕颔首道:“我明白了。” 说罢,他转身就要离开。 这显得很莫名其妙,现身一见,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转身就要走? 那些剑修都一头雾水,不清楚这青袍男子为何要这么做。 “阁下请留步。” 长袍青年忽地道,“在这个问题上,阁下莫非另有高见?” 苏奕想了想,转过身道:“以前,我也和你一样,若是救人,向来不在意什么报答和感恩,全凭自己心意。” 长袍青年道:“现在呢?” “现在……” 苏奕笑了笑,道,“我不会主动索要报答,但若是对方主动给的报答,我就要,哪怕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铜板,一桌热腾腾的饭菜,都行。” 说罢,他飘然而去。 长袍青年不禁怔在那。 半晌,他忽地道:“在下福禄剑山白玉楼,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这一次,他双手作揖,郑重朝远处苏奕的背影行了一礼。 这举止间的变化,让那些剑修都不禁吃惊。 在他们印象中,师兄就是面对宗门那些老古董级的长辈时,也极少如此郑重地行礼。 而现在,仅仅只是遇到一个一面之缘的陌生人而已,仅仅在对方的三言两语之间,师兄的举止就发生改变,这让他们如何不吃惊? “此间路人,一介剑修,既萍水相逢,何须在意有无名号?” 远处,苏奕头也不回地挥了挥手,扬长而去。 那峻拔的身影大袖翩翩,衣袂猎猎,很快就消失不见。 “一介剑修么……原来和我们一样都是剑道路上的行人。” 自称白玉楼的长袍青年挺直脊梁,轻声自语,“若他的剑道,也和他的为人那般,可就太可怕了……” 众人都快糊涂了。 一个照面,三言两语之间,师兄他怎么就能对一个陌生人做出如此高的评价? 简直匪夷所思! “师兄,那人真的很厉害?” 彩衣女子禁不住问。 白玉楼颔首道:“一个可以用深不可测来形容的剑修,哪怕我的本尊在此,怕也看不透他的深浅。” 说着,他微微侧头,似总结般,道:“其人如渊不可测,其心如晦不可察,着实厉害!” 全场寂静。 人们面面相觑。 不可理解。 第2584章 好人必须有好报 白玉楼。 福禄剑山传人。 但和其他传人不同,他乃是开派祖师座下大弟子! 原本按照他的辈分,足可接任第二代掌教的权柄,成为宗门第二代祖师。 可他对权柄和身份看得很淡,一直以传人身份自居。 最奇怪的是,他也不允许他人对他论资排辈,但凡宗门传人,皆可以和他同辈论交。 初开始,福禄剑山那些先贤们还以为白玉楼闹着玩呢。 可历尽漫长岁月过去,白玉楼一直乐于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传人,谁敢敬他为长辈,他必冷言训斥,予以纠正。 于是到了如今,已再没人敢在辈分上做文章。 但不管如何,白玉楼毕竟是初代大师兄,在整个宗门上下,无论是谁都对他客客气气的,不敢有丝毫怠慢。 正因如此,之前见到白玉楼对苏奕郑重行礼,众人才会如此吃惊。 同样,在得知白玉楼对苏奕的评价如此高的时候,人们才都会感到无比困惑。 那样一个青袍男子,真有那么厉害? “师兄,恕我等愚钝,那人他……究竟厉害在哪里?” 有人虚心请教。 白玉楼道:“倘若有人救了你们,你们会否想着去感激和报恩?” “当然。” 众人回答的不假思索。 白玉楼道:“可若对方言称救人是遵从本心,顺手为之,拒绝你们的报答怎么办?” “这……” 众人顿时犹豫。 “你们尽管说便是,无须顾忌。”白玉楼温声道。 “我必会铭记于心,想着他日有机会必要好好报答对方。” 彩衣女子道。 这个观点,得到不少人认可。 有人苦笑道:“若对方拒绝报恩,我……我心中怕是会过意不去,欠人情债的滋味可不好受。” 这番话,同样得到许多人回应。 修行路上,最讲一个缘法,也最忌惮心境被人情牵累。 白玉楼笑了笑,道:“那你们现在可明白,那人为何要接受报答了?” 众人一怔,旋即都恍然大悟。 有人一拍大腿,“我明白了,他并非贪图报答,而是让我们可以心安!不必为人情所累!” “没想到啊,那人在人情世故上的做法竟如此细致入微。” 有人赞叹。 那彩衣女子低声道:“师兄,即便如此,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也看不出那人有多厉害。” 白玉楼道:“不,接受报恩,还有另一层意义,让好人必有好报,让行善必有回应。” “若拒绝报恩,无法得到任何回馈,以后这天下间,谁还愿意行善?谁还愿意去救人?” 说着,他指了指自己,“毕竟,在这修行路上,像我们这样出自本心去救人的,终究只是极少数。” “要想让天下更多的人去行善,就必须给予其回馈和报答。” “可以是名,也可以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