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两人份
国库,不是单单金银这一项,最重要的其实是粮食的储备。 大唐以农为本,国库储备着大量粮食,遇到大军出动,需要的粮草是从国库调集的,如果哪个州府闹了旱灾、洪涝,赈灾的粮草大头也是国库出的。 这时候一个国家的粮食储备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如果粮食储备不足,百姓害了灾没法赈济,就会激起民愤。如果朝廷征收赋税太严重,也会激起民愤。 所以大唐朝堂上下遇到与粮食储备有关的问题,不论大小都是头等重要的,作为粮草消耗最重的“出兵”,一向是整个朝堂都要参与其中的事情。 李恪对老爹的这个问题很不以为意“粮草补给而已,这和钱财是通用的,师傅不在,皇兄在天下楼就是最大头,两万多人的军队而已,天下楼供得起。” “额………” 李世民原本以为“粮草”这个问题是足矣问倒李恪的,可是李恪却直接用“钱”对上了。 钱这个东西,虽然不能吃,不能喝,可是却能换来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两三万大军如果是由朝廷提供粮草,魏征第一个就会跳脚不答应,可是如果是天下楼出钱的话,估计魏征也就吐槽一下太子年幼就指挥太子六率,蜀王年幼就率领太子六率这两件事罢了。 李世民见三儿子胸有成竹的样子,实在是想不出更多的理由拒绝,只能叹了一口气,把昨夜太上皇的推测说了出来。 李恪听完后直接傻眼了,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没听完皇爷爷的话就上了头,然后还惹得皇兄也上了头,太子印都果断扔给他让他带着太子六率南下了。 李世民算了算日子,对李恪说“算算日子,你们文院的课程已经快结束了,你要是实在想你师父的话,可以南下去看看,督促你师父早点回来。不好好在长安享福,跑到岭南呆着干什么。” 李恪挠了挠头,他现在很混乱,连告退的话都没说,就一步一步地朝着殿外走去。 李世民在案后喊道“把太子印还给承乾,你拿着本来就是失礼的事情。” 也不管李恪听到了没有,李世民微微一笑就继续处理政务,之前他对三个孩子出宫学习还有些忧虑,现在那一点点已经荡然无存了。 大儿子能够“大方”的把太子印交给弟弟,这超出了他的预料,三儿子能够堂堂正正地拿着太子印来见自己,说明心里也没有鬼蜮心思。 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他绝对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要经历父伯一样的争斗,到最后再无一丝兄弟情,甚至兵戎相见。 在他拿着奏折沉思的时间里,龙影已经写好了密信,递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李世民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感觉头都疼,直接问龙影“你写的什么?” 龙影指着中间的一段说“除了这里的数字外,别的都是无用的,这一段数字前段代表着《春秋》的页数,中间代表着行数,最后代表第几个字。这样一段一段组合起来就是‘老大,陛下问你在岭南做什么,为何还不回来。’” “透明”,就是龙影毕业前冷锋对他说的话,跟随皇帝,最好彻底透明,皇帝问什么,就说什么,必须毫无保留,才能获得皇帝的信任。 这种密文,目前就龙影、二狗子、李二牛三个人彻底掌握,用来接收冷锋的秘密命令,可是今日皇帝问起,他就得部说出来。 李世民看了一下这个密文,拍了拍手“好办法,好办法,这样一来,哪怕密信被截获,敌人也看不懂。这样的好方法,就该推广军才是,你应该知道,这种新式密文对军队的重要性。” 龙影说“其实卫国公李靖也会一种和这个差不多的密文,他获取之后就一直在研究怎么让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懂,在之后,臣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李靖既然没有向上报告,就说明他还没有研究出来。 让不识字之人也能看懂的密文?有意思! 李世民把信收起来,盖上火漆,就放在案头等人来取,不一会儿,张文就钻了进来。 送密信这种事,最适合百骑司的人干了,百骑司里好多人都是这个方面的老手。 看了看上面“熩国公亲启”的字样,张文问道“陛下,即刻就送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即刻送,用最快的速度。” 张文听清楚了皇帝的要求,就拿着信走了,岭南虽远,但他也有信心用大唐最快的速度把信送过去。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一封来自冷锋的信,此时却已经从高州出发,过不了多久就能抵达岳阳境内。 那个渔村的船队已经返航,从岳阳一路而来的水路都有标记,他们走得非常顺利,抵达岳阳后,岳州刺史风言笑就会动用官驿送信,绝对比他们百骑司要快。 ………分割线……… 刘淑雯弹了一段时间的琴,已经有了一丝倦意,随后就收琴不再弹,自从她得知自己怀孕以后,就向冯夫人取了好多的经,为了肚子里那个小冤家,现在的她绝对不敢让自己累到。 阵阵的烤鱼肉的香味飘了过来,闻到香味,刘淑雯的肚子就开始抗议,于是她把琴交给揉着嗓子的李二牛,凑到冷锋那里吃东西。 冷锋正在烤鱼,鱼肉在他耐心的烘烤下已经变成了金黄色,没有一处变得焦黑。 看到刘淑雯走过来,冷锋指了指火堆边的一个瓦罐“你的东西在那里,烤鱼肉说到底也是垃圾食品,你可不能吃。” 刘淑雯坐到冷锋身边努了努嘴“可是我就是想吃你这条鱼。” 换作以前,刘淑雯在外边是不会这样向冷锋撒娇的,可是她现在怀揣,不对,怀着免死金牌,再加上今天玩的开心,就跟冷锋说了这样的话。 冷锋伸出空闲的手摸到了刘淑雯的肚子上“以前可以,现在可不行,你现在可是一个人吃两个人的份。” 。